文|國煒 半梳 編|半梳
“互聯網保險是保險業的未來嗎,還是僅僅是一個補充渠道?”
這是今天保險從業者思考的一個問題。
多年來,互聯網保險以其爆發式的增長速度、充滿想象力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的創新產品,一度被看作保險業的下一個主戰場。
但今天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也進入深度調整階段,監管趨嚴,原有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不可持續,野蠻生長成為歷史。如何在這個領域換擋升級,尋找到真正符合互聯網規律、遵循保險本質的發展模式?這才是破局的關鍵。
“從創新發展的角度看,我國互聯網保險經歷了以渠道創新為中心的互聯網保險1.0階段、以產品創新為中心的互聯網保險2.0階段,現在正進入以商業模式創新為中心的互聯網保險3.0階段。”
一位資深行業人士指出。
《今日保》談及互聯網保險的往昔文章,對談嘉賓多為保險業內人士,本期我們不妨聽聽由互聯網跨界而來、深耕互聯網保險的元保集團創始人兼CEO方銳的答案。
作為一名曾奮斗在互聯網領域20多年的老兵,他帶領元保在成立一年內拿到4輪融資,短短3年間業務規模穩居行業第一梯隊。對于互聯網保險的下一站突圍,方銳頗有些獨到的見解。
方銳是誰?
互聯網大廠的副總裁,為啥要干保險?
“我是一名互聯網老兵。”方銳這樣描述自己。投身保險業之前,方銳已經在互聯網領域奮斗近20年。
作為一名互聯網技術男,方銳除了對技術的推崇之外,對互聯網商業的理解也頗有些獨到之處。這一點集中體現在其過往數次成功項目經驗上:
在網易期間,他從負責網易集團的技術,跨界到電商板塊,先后創立網易電商和網易支付并擔任CEO,還培育出網易考拉這一細分領域的“獨角獸”。
在網易的17年,既是方銳從程序員到集團副總裁的進階之路,也是他不斷挑戰自我的求索之路。此后,他選擇跳出舒適圈,離開網易,繼續拓寬自身邊界。
為什么會選擇保險領域?這是方銳考察多個產業后,深思熟慮為自己選定的創業主舞臺。
“我們希望進入一個具有社會意義和價值,而且體量足夠大的市場板塊,同時該板塊的互聯網化程度較低,這樣后來者有機會引領行業發展。一定要有價值,才能長遠發展。
如果市場規模有限,就發揮不出我們這個資歷較深團隊的價值。如果已有互聯網巨頭進入該板塊,面對資金、資源實力強勁的對手,創業可能會遭遇較大的挑戰。而2019年時的互聯網保險恰恰就是這樣的領域。”
事實上,方銳與保險的淵源,可以追溯至中國互聯網保險的源頭——2011年。他所創辦的網易保險是國內互聯網保險的先驅,2011年12月上線運營,隨后站上10億營收平臺,至2015年,網易保險超越淘寶保險成為互聯網車險第一平臺,且實現盈利。只不過后來因為業務調整、政策要求等主客觀問題,網易并未選擇繼續發力這一賽道。
但這一兼具社會價值與商業潛力、總資產數十萬億的金融領域,還是給方銳留下了最初的廣闊印象。多年的技術積累、互聯網商業的實踐,和提前10年即完成的對保險的認知和熱情……一切匯聚于2020年,互聯網保險中介平臺——元保上線。
縱然這3年中,疫情疊加互聯網保險泥沙俱下,整個行業迎來拉網式整頓,元保依舊逆勢成為國內成長最快的互聯網保險平臺。
截至2022年12月,元保累計服務數千萬家庭,付費投保用戶達數百萬,保費規模穩居行業前列,并完成C輪近10億元人民幣融資,刷新了互聯網保險的融資速度,引從業者側目。
眾所周知,互聯網保險作為一個重監管、強專業的領域,曾讓很多跨界者望而生畏。但在方銳看來,這恰恰是元保的機會所在。
“有壁壘才有機會,如果太容易了,我們這些創業者就沒有機會,早就被互聯網巨頭搶占了。”
互聯網保險進入存量經營?
流量市場已死?事實真的如此嗎?
談及互聯網保險當下的困頓,傳統保險行業的主流認知主要有二:
一是“流量見頂”;
二是“互聯網保險就是買流量,見頂后越來越貴陷入不可持續的死循環”。尤其是后者,似乎對互聯網保險有種天然的偏見,行業內也流傳著類似“400塊錢的流量,換來200元保費”的各種段子,仿若對傳統年代粗放經營的諷刺味道。
流量見頂后的存量經營,成為行業又一個共識。事實真的如此嗎?
作為一名來自互聯網領域的資深創業者,方銳對當下“流量市場已死”的說法并不認同,他堅信流量的背后一定是技術力。
“流量市場始終存在而且還在擴大。”方銳表示。來自《2022 年移動狀態報告》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用機時長接近5小時,位居全球前十,而2022年初,這個數字還只是3.3小時,排名全球17名。“毫無疑問,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的習慣、行為都在轉變。”
“關于流量市場已死的說法,我個人無法認同。”在方銳看來,“龐大的人口基數加上互聯網用戶黏性的持續增加,使得流量市場依然是最為可貴的富礦。但關鍵是,如何有能力發現、挖掘并盤活這塊富礦。互聯網平臺關鍵的能力就是流量運營,如果連流量都沒有,連入口都拿不到,互聯網運營也就無從下手了。”
在他看來,流量市場仍然大有可為,但核心關鍵是要有技術能力。
“一些大型互聯網平臺對于用戶屬性和應用場景的分析非常之細致,超乎想象,其背后是在確保用戶信息安全基礎上的數據運算能力。互聯網的核心是技術驅動,實現千人千面、精準匹配,這對數據處理和實時計算平臺、算法模型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技術領先,才能實現流量的高效率轉化。”
事實上,這方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真正的核心能力。換言之,就是以真正的技術提升流量轉換的效率和質量,體現互聯網保險的技術優勢。
這恰是元保真正的突圍之道。早年在網易期間,方銳即領導并推動了數十款核心基礎軟件的研發和運營,在技術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加之他對科技有著骨子里的熱忱,并將這種熱愛延續到元保身上。
科技的背后是頂尖的人才。作為一家只有幾百人的創業公司,元保卻擁有一支60人左右的人工智能團隊,其中的核心成員基本上都是清華和北大的博士,這意味著巨大的投入。方銳卻認為這恰恰是元保的優勢。“我們是一家技術公司,希望大家整體的素質、能力、技術背景是足夠的。”
“人們容易夸大短期因素帶來的危與機,而忽略了長期因素的決定意義。惟有不斷創新的技術可以穿越一切周期,抵御變化與風險。”技術給了方銳底氣。“我們為什么能在逆境中穩步成長,一方面是用戶數據已經積累起來了;另一方面是我們也不斷用模型來分析、學習和嘗試,讓模型越跑越好,從而精準匹配用戶需求,轉化率越來越高。”
談及最近火爆全球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ChatGPT,方銳興致勃勃。在他看來,ChatGPT引爆了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將推動各行業的智能化水平進入新階段。在保險行業,ChatGPT會對智能客服、保險銷售等崗位進行全新升級改造,價值巨大。
“短期內,ChatGPT的角色可能還處于保險業務員的輔助工具,但在未來,隨著數據不斷積累和模型訓練專業化程度的提升,人工智能將接管絕大多數銷售的工作,特別是基礎的、重復性的工作。”
方銳說,“可以預見的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開啟。”
據了解,自元保成立伊始,方銳就明確將人工智能作為公司技術研發的重中之重,持續投入、深耕細作。
目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元保的業務突圍效用巨大——實現全場景的自動化,元保擁有業內領先的機器人客服和智能營銷系統,這些都是源自其對數據驅動的高度重視,對人工智能持續的深耕和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