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9月27日消息(水易)近日,在2023數據要素發展大會上,中國信通院副院長魏亮表示,當今時代,數據的爆發式增長和規模化運用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和變革具有重大的影響。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全球占比達10.5%,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22年底,我國數據存儲量達724.5EB,同比增長21.1%,全球占比達14.4%。
魏亮指出,我國具有海量數據資源的獨特優勢,為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奠定了重要基礎,要通過制度設計、技術應用和產業培育三條路徑并舉,將優勢轉化為能力,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由數據大國邁向數據強國。
據悉,制度設計上,我國數據政策體系日益完善,數據二十條系統布局了數據基本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組建國家數據局,進一步優化了數據管理體制,強化了促進數據要素發展的統籌力。技術應用上,我國大力發展自主可控的數據技術體系,在部分領域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產業培育上,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進入活躍探索期,各地區、各行業、各企業紛紛加快數據要素領域的布局,圍繞公共數據的開發利用、場內外數據交易、數商生態培育,涌現出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的新熱潮。
魏亮介紹,前期,中國信通院持續深化數據要素的研究工作,針對數據權屬界定、估值定價、市場規則、流通技術等關鍵問題,在理論體系、監管支撐、技術標準、評估評測方面進行布局,取得階段性成果,
面向未來,中國信通院將繼續從基礎理論研究、技術研究、應用創新實踐、產業服務支撐等方面持續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和產業發展。
一是持續開展數據要素基礎理論研究。積極發揮中國信通院多學科綜合優勢,聚焦數據要素的價值、發生規律、數據產權制度構建、數據產品價格機制、數據交易規則和市場機制等核心問題,結合政策監管和產業趨勢研判,針對數據要素市場培育的瓶頸問題提出方案思路。
二是加大數據要素流通和安全技術研究。面向數據采集、數據流通、質量評估、價值評估等研究支撐數據要素可信流通的關鍵技術,推動數據要素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攻克數據流通關鍵技術的互聯互通和技術融合難點,加大對通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數據要素市場帶來影響的研究。
三是推進數據要素產業應用創新實踐。持續發揮中國信通院產業交流平臺作用,組織多方力量開展交流和研討,深化數據要素產業長下游協同,推動各方合作,總結數據要素領域的優秀實踐案例,征集并推廣數據存儲、安全、流通和應用等方面的行業標桿案例。
四是加大數據要素產業服務支撐力度。加強數據資產評估、公共數據運營、隱私計算等標準制定,推動數據管理、數據估值、安全流通等評估測試工作,努力搭建并持續完善數據要素產業服務平臺,優化數據供給雙方對接流程,為數據要素市場提供高質量的第三方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