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雙碳賽道,投資人理性“剝洋蔥”,創業者搶灘新興細分市場。
文|36碳編輯部
告別激流勇進,今年的雙碳創投市場,踏入了蜿蜒向前的平緩河段。
一線創業者和投資人,最能感受到市場水溫的真實變化。“兩三年前,生物基材料在一級市場上并沒有太多人關注。”中科國生董事長助理葛明亞說,“現在已經是眾多知名投資機構看好的熱門賽道了。”
創立于2021年的中科國生(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生物基新材料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科技企業。公司重點發展一系列生物基平臺化合物及其下游衍生產品,核心團隊在生物質催化轉化和呋喃類材料設計與開發領域,擁有近20年經驗。
中科國生感受到生物基材料行業正在發生變化——賽道更熱了,入局的新玩家增多,投資界對行業的認知程度也明顯提升。“公司早期融資的時候,投資人盡管覺得市場前景不錯,但當時也沒有問特別具體的業務問題。”葛明亞回憶。直到公司近期融資,他觀察到投資人更加關注產品的成本、產能、市場驗證情況……“投資人更懂行業了,問得非常細。”
細,是今年雙碳創投圈的一大趨勢關鍵詞。這背后既是投資人在認知與策略上的迭代,也是當下創業者著重發力的方向。
“創業者和他們的項目,正在解決產業中非常細分的具體問題。”上海東方證券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陸江平說。這種“細分”和“具體”,例如聚焦鋰電池粘結劑,產品本身在鋰電池生產中成本占比并不高,但能極大影響電芯的性能。“就像在做飯中加入了提鮮的味精。”
關注更細分的需求,解決更具體的問題,這種趨勢指向當下雙碳創投的核心。產業鏈條中的某個細節優化,或許只是推動產業往前走一小步,但創業者一旦抓準這樣的細分機會,意味著可以分得一塊蛋糕。
這也是當下投資人重點關注的方向和機會。隨著雙碳整體業態逐漸成熟,投資人更關注產業鏈條中細分環節的創新,回歸上游對整個產業發展帶來的價值。投資視角下,這種價值可以賦予創業公司真正的生命力。
陸江平將這種創投方向的轉變,形容為“剝洋蔥”的過程——將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層層剝開之后,最核心的部分落在上游細分領域的材料、器件。
值得注意的是,細節創新背后,需要有真實的市場需求支撐。真正推動創新落地的力量,往往來自終端客戶的需求,單純停留在技術性能、脫離需求場景的創新不足以撬動市場。這也是投資人在評估項目時會甄別和判斷的重點。
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浪潮高歌猛進,尤其是當下這一輪AI大模型的爆發,算力需求急速增加,其背后的新基建——數據中心行業迎來高速發展期,建設規模和體量越來越大。相應地,熱管理成為迫切的產業需求和市場痛點。
“客戶和市場對新型浸沒式散熱技術的認知度和接受度,近年來有了明顯的提升。”蘭洋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總經理王夢騁說,“數據中心這類客戶的需求也更清晰,他們關注新型技術的可行性、可靠性,能否帶來的整體效益提升,以及最終的效果驗證。”
蘭洋(寧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可以在小型化電子設備上實現浸沒式液態散熱的企業,主要為數據中心、消費電子、新能源、儲能及動能電池、通信基站和航空航天等領域提供高效節能的散熱終端產品和技術服務。由于精準切中市場需求,蘭洋科技和所在賽道的熱度持續上升:大量新玩家加入,行業活動火熱,更實際的是,公司的訂單量明顯增加。
同樣踩準行業需求的,還有一家名為“和潤達”的鋰電池設備企業。隨著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市場快速發展,鋰電設備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國產鋰電設備產業邁入黃金發展時期。成立于2020年的深圳和潤達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深耕鋰電設備這一核心賽道。
基于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和潤達董事會秘書姜雨妹介紹,公司的技術覆蓋了市場上常見電池的種類(方形、圓柱、軟包、刀片),包括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等不同類型。公司研發的化成分容的電源模塊,帶動化成分容設備從分體逐漸走向一體化設備,同時注重設備的充放電效率、良率、安全性,關注設備的新技術和節能降耗。
抓住細分市場機會的中科國生、蘭洋科技、和潤達,是當下雙碳創投趨勢的一個縮影。“對一級市場雙碳領域來說,今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呈現螺旋式上升的發展態勢。”陸江平說,“資本市場正在經歷去泡沫化的階段,之后將逐漸回歸理性。隨著雙碳產業向縱深發展,會衍生出更多的細分的創投機會。”
對創業者而言,細分市場的另一面,是曾經的“小眾”。無論是專注生物基材料的中科國生,液態散熱行業的蘭洋科技,還是更新改造鋰電設備的和潤達,在過往一段時間,都曾走過一條“少數人的路”。
“以前做生物基材料的公司很少,市場和投資人都不太了解這個行業,甚至質疑我們是在炒概念。”中科國生葛明亞說。作為公司第十幾號早期員工,他見證了中科國生一路發展壯大,成長為“資本寵兒”的全過程,也感受到外界對生物基材料行業認知度、關注度和接受度的改變。
早期的“質疑”更多來自于成本。相比于傳統的石油基材料,新興的生物基材料在成本對比上一度大幅落后。中科國生通過不斷改良生產工藝,研發催化劑,降低原材料成本等路徑,在兩年間將材料成本從每噸幾十萬元降至每噸低于十萬元。
另外,生物基新材料在功能性上有了明顯提升,所制產品的性能和使用體驗優于傳統材料產品。在功能角色上,生物基材料目前定位并非完全取代傳統材料,而是作為一種新成分,以極低的比例添加進傳統材料,實現功能性替代。這不僅降低了新材料制成品的整體價格,還能滿足包材、聚酯纖維、芳綸等領域更高的產品要求,贏得了市場認可。
對以中科國生為代表的材料行業來說,從中試階段走向工業化生產是極具挑戰性的關鍵一步。從溫度、壓力等生產工藝條件,到管道等配套設備選型,都需要企業逐步摸索。中科國生通過全鏈條技術的整合和低成本連續化生產工藝的優化,實現了產品的低成本、規模化生產,目前已經成功完成了呋喃二甲酸(FDCA)噸級訂單的交付。能夠滿足噸級供貨需求,也成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同中科國生相似,專注新型液冷散熱方案的蘭洋科技,也是在優化、替代傳統制冷方案。當傳統風冷、水冷已無法滿足當下巨大算力帶來的散熱需求,浸沒式液態散熱方案提供了新的解法。
“早期大家都在嘗試各種不同的散熱技術路線,現階段開始有所收攏,行業成熟度正在提高。”蘭洋科技王夢騁說。2019年,蘭洋科技核心團隊回國創業,當時國內的熱管理賽道遠沒有當下熱鬧,企業數量少,市場認知有限。隨著AI技術爆發,對算力提出更高要求,數據中心爆發式興起,特別是雙碳政策背景下綠色數據中心成為潮流,散熱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前段時間北京舉行人工智能計算大會,會上發布了《2023-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IDC預計,2022-2027年,中國液冷服務器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54.7%,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30億。
創業以來,蘭洋科技一直密切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公司的研發團隊和市場團隊保持步調一致,圍繞市場變化進行技術布局。一旦有明確的市場需求,蘭洋科技會成立專項研發小組進行快速響應。公司以PC市場作為切入點,在2020年發布了量產型浸沒式液態散熱小型臺式性能主機概念機。該產品近期已經升級到了第2代。
在一級市場上,資本對熱管理賽道非常敏感。王夢騁曾介紹說:“蘭洋科技非常受資方的青睞,投資人對蘭洋很感興趣,很多資方主動聯系、洽談。”投資方早期關注的是核心團隊的研發實力、專利布局,隨著行業愈發成熟,市場認知度提升,投資方如今更關注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成績、地位和優勢,有哪些應用示范場景部署落地。
同樣是一級市場熱門賽道的,還有新型儲能。和潤達姜雨妹介紹,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在一級市場上頗受歡迎,獲得知名投資機構青睞。在之后的發展中,和潤達也獲得了很多來自頭部投資機構的關注和投資意向,投資人更多關注技術研發和創始團隊。
由于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持續追求產品性能和大規模智能制造,鋰電設備行業呈現出“三高五化”的發展趨勢,即生產制造向高精度、高效率、高穩定性,無人化、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和低碳節能化方向發展。基于此,和潤達也以“三高五化”為發展方向,解決客戶痛點。
具體來說,公司自主研發化成分容一體機,顛覆產業設計標準,實現了工程產品化,真正做到了化成分容機的標準化。主要指標體現在提高電芯充放電效率至85%以上,降低15%-20%的生產用電能耗,且將線材長度由原來的400-500CM縮短到20CM即可滿足,從而實現了節能、降耗、環保等三大優勢。
當雙碳創投市場從青澀期邁向成熟期,以中科國生、蘭洋科技、和潤達為代表的細分領域創業者,已經從“少數人走的路”一路成長為閃耀的雙碳新星。
對產品滿懷熱情、深耕垂直行業、專注技術核心,這是新一代雙碳創業者給陸江平留下的深刻印象。在第二屆“雙碳星物種·可持續創新大賽”上,陸江平見到了他們。
中科國生葛明亞就是其中之一。“通過參加雙碳星物種大賽,我們不僅提高了公司的行業知名度,還有機會了解到其他雙碳行業的發展趨勢,也向評委們和其他參賽者學習到了很多行業洞察。”葛明亞說。不僅如此,中科國生在參賽過程中與多家投資機構建立了聯系,為未來的合作創造了可能性。
“大賽為我們創造了一個開卷有益的學習交流平臺,我們有機會看到來自其他行業的優秀團隊和創新技術,也認識了很多行業專家。”蘭洋科技王夢騁說。參賽過程給他帶來了很多啟發和思考,例如下一步技術路線的選擇、新賽道的布局、合作的潛在機會。“我非常期待看到未來五年之后,各個新賽道發展的新圖景。”
王夢騁口中的“新賽道”,指的是新能源材料、新型儲能?案和節能降碳。這三大領域正是當下雙碳創業的新機會所在,中科國生和蘭洋科技分屬節能降碳和新能源材料賽道。
參賽項目和潤達屬于新型儲能?案賽道。“接到邀請是6月份的時候,當時公司還沒準備B輪融資,公司年底會啟動B輪融資,基于對36氪的認可,選擇了參與本次大賽。”和潤達姜雨妹回憶起參賽經過時說,“公司在參賽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還與很多投資機構,例如東方證券創新投、36氪投資部門等建立了聯系。我自己也在比賽中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今年6月初,東方證券及全資子公司東證創新攜手36氪,共同啟動了第二屆“雙碳星物種·可持續創新大賽”。?賽聚焦供給側的新能源材料、新型儲能?案,以及應?側的節能降碳“兩大?向、三大領域”,啟動后共招募到165個優質項?。
經過初賽評審、復賽選拔、決賽交鋒,10月26日,第二屆“雙碳星物種”大賽Top3強重磅出爐:中科國生、蘭洋科技、和潤達憑借綜合實力突出重圍,成為2023年度“雙碳之星”。
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雙碳產業的發展完善,需要生生不息的綠色創投力量。第二屆“雙碳星物種”大賽歷時近5個月,見證和陪伴了一系列優質項目一路成長。他們與時代共舞,切中了真實的市場需求與跳動的產業脈搏,成為最耀眼的雙碳創新力量。
隨著2023年度“雙碳之星”Top3強最終誕生,36氪與東方證券聯合舉辦的第二屆“雙碳星物種·可持續創新大賽”已經走完全程,圓滿落幕。未來,“雙碳星物種”大賽將持續關注綠色低碳創新,挖掘和支持更多優質項目,讓好項目不再囿于水下,讓優秀創業者走向舞臺中央,陪伴他們在廣闊的雙碳天地間,施展拳腳,成就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