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性價比消費”成為整個大消費行業的關鍵詞,消費者的購物決策也日趨理性,各大電商平臺,消費品企業紛紛將低價好物作為主要的發力方向。
此時,天然契合“性價比消費”的二手賽道,引起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另一方面,除消費環境的推動外,二手行業也獲得了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提出完善廢舊家電、電子產品等各類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支持“互聯網+回收”模式發展。
3月1日,國常會又審議通過了《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
因此,宏觀環境+國家政策的雙重驅動,讓二手行業的龍頭企業萬物新生,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燈之下。3月12日,萬物新生發布了2023年Q4及全年財報,體現出了非常強勁的增長勢頭。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我國社零增速為7.2%,其中限額以上通訊器材的同比增速約為7%,而萬物新生的營收增速則遠遠跑贏了社零。
從2023Q4單季度的數據來看,萬物新生實現營業收入38.7億元,同比增長29.9%,超過此前業績指引的最高值。利潤方面,萬物新生已連續6個季度在non-GAAP層面實現經營利潤,本季度為8158萬元;同時,公司的non-GAAP凈利潤則為9102萬元,創歷史新高。
而從2023年全年的數據來看,萬物新生實現營業收入129.7億元,同比增長31.4%。利潤方面,公司non-GAAP經營利潤超2.5億元,同比增長超35倍。另外,在現金流方面,萬物新生2023全年實現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2.4億元,自我造血能力充足。
那么,在細節上,萬物新生這份財報還有哪些亮點呢?
自營業務貢獻核心增長動力
經過多年的布局,萬物新生構建了從消費者手中進行舊機回收,到質檢,再到銷售的全產業鏈能力。
其中,愛回收作為公司業務的起點,主要承擔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回收;公司在全國的8大運營中心,則主要進行二手手機的質檢、定級和定價;而在銷售端,拍機堂的定位是“二手行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主要承擔To B的二手消費品的批發,拍拍則直面個人消費者,以自營售后、質保服務等滿足消費者的優品二手零售需求。
以此為衍生,拍機堂和拍拍也同時向第三方的二手商家開放,為其提供產品的銷售和交易服務。根據萬物新生披露,四季度,拍機堂平臺收入同比增長14.9%,注冊商家數則達到59.6萬,較2022年增長46.2%;2023年全年,集團主營零售GMV則已達到28.8億。
因此,從收入分類來看,萬物新生的營收也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公司自營產品出售產生的銷售收入(1P),二是公司為第三方商家提供平臺所收取的服務費(3P)。
具體來看,2023Q4單季度,萬物新生1P銷售收入為35.2億元,同比增長31%,3P服務收入則為3.5億元,同比增長19.7%。全年來看,萬物新生實現1P業務收入116.6億元,同比增長34.4%,3P業務收入13.1億元,同比增長9.6%。
圖:萬物新生年度(左)及單季度(右)收入變化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根據公司在業績說明會中的披露,1P業務的增長主要是由于公司拍機堂、拍拍平臺以及線下渠道中二手消費電子產品銷售的增加所推動,公司全年1P業務交易量同比增長50%。服務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拍拍和拍機堂交易活動回暖,以及平臺服務收費率提升所致,例如,拍機堂全年整體收費率達到6.17%,較2022年水平提升189個基點。
不難發現,1P業務在萬物新生的營收結構中占比高,且收入增速貢獻大,是公司的主要增長引擎。而萬物新生也披露,公司目前會堅持自營戰略,將業務重心傾斜到服務和用戶體驗更好的自營業務上。
自動化建設有效降低履約費率
在前文的利潤水平介紹中,我們可以發現萬物新生在non-GAAP層面的經營利潤增長十分迅速。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來自萬物新生對各項費用率的有效控制。在non-GAAP口徑下,萬物新生2023全年履約費用率/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研發費用率分別為8.5%/7.3%/1.5%/1.3%,對應同比下降2.4%/1.6%/0.1%/0.6%。各項費用率的下降,為萬物新生留下了充足的利潤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萬物新生的履約費用率同比下降幅度最大,這主要歸功于公司在提升質檢效率,實現智能化和規模化運營的長期布局。
就關鍵的質檢能力而言,萬物新生的 Matrix質檢系統至今已迭代至第三代,該系統將公司全年由于質檢失誤導致的損失降低19%。此外,萬物新生還結合大數據算法,對自營大小倉收發貨方案優化,通過自動化技術進一步釋放大倉的規模效應。
整體來看,在質檢效率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萬物新生的履約費用率已經持續多年下降,而這一勢頭在未來也仍會持續。
圖:萬物新生單季度履約費用率 資料來源:Wind、36氪整理
持續強化二手3C的供應鏈能力
二手產品,特別是二手3C交易行業一直存在一個痛點,那就是二手設備回收需求高度分散,且產品的非標、高單價性質使得消費者對回收服務的信任度偏低。
而解決上述問題的最有效路徑,就是通過龐大的線下門店觸手,以及標準化、透明化的服務,提升消費者的回收體驗,并強化信任機制。
此外,對二手3C的終端購買方而言,穩定、豐富的二手產品,是促成終端交易的必要條件,因此,線下門店的建設與運營對二手行業參與者而言必不可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萬物新生的線下門店(愛回收門店)已遍及全國268座城市,門店總數達1819家。從門店覆蓋場景來看,愛回收門店主要分布在優質商圈和社區等主流回收場景,為萬物新生優質一手貨源的穩定供應提供了保障。
除線下門店渠道外,萬物新生還與電商平臺、消費電子企業合作,通過以舊換新服務的形式,激發并提前觸達消費者的3C回收需求,并進一步鞏固公司的供應鏈能力。
例如,在2023年Q2,萬物新生與蘋果達成了中國內地的回收和“以舊換新”官方合作,且相關服務目前已經覆蓋蘋果官網和線下旗艦店等多個渠道。根據萬物新生披露,僅23Q4蘋果官方回收業務就為愛回收貢獻了3億元收入。
另外,萬物新生也在持續強化與京東的協作,為用戶提供“一站式以舊換新”、“多件折抵換新”等服務,特別是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隨著華為、小米等手機品牌商的多款重磅機型發布,消費者的換機需求增加,也促成了萬物新生與京東業務合作的快速增長。從數據來看,2023全年,京東以舊換新業務同比增長100%。
多品類回收、合規翻新拓展增長極
根據網經社分析,2023年我國二手電商交易規模預計將達到5486.5億,除消費電子外,箱包、腕表等品類也有著龐大的回收需求。
而對萬物新生而言,其遍布全國的線下回收渠道,以及由此建立的信任鏈條,實際上也可以復用至消費電子以外的消費品類,這一方面可以為萬物新生帶來新的增量收入,提高業務的豐富度和抗風險能力,也更有利于公司形成單店回收的規模效應,分攤線下渠道成本。
早在2022年,萬物新生就宣布將影像器材、奢侈品箱包、腕表、名酒、黃金、飾品等多品類回收作為公司的重點業務發展,隨后,公司也將愛回收的slogan升級為“愛回收,為你回收更多”,不再只專注手機3C產品的回收。
從具體的舉措來看,愛回收主要通過門店體驗和IT系統升級,由平臺與專業服務商共建履約能力,從而形成多品類的回收能力。
公司披露,截止2023年末,愛回收已有252家門店開通了多品類回收服務,2023全年的多品類回收GMV超10億元。未來,萬物新生還將拓展低價值商品的回收范圍,促進更多閑置商品的二次流通。
除了通過多品類回收獲取增量業務外,萬物新生還拓展了合規翻新業務,即在合法合規的大前提下,為消費者帶來具有性價比和品質保障的翻新商品。
2023年,在深圳電子行業協會發起的電子產品翻新產業專業委員會中,萬物新生也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參與了電子產品翻新通用要求、質量管理、技術規范等多個方面的團體標準的制定。
消費者對萬物新生合規翻新業務的回應也十分積極。從經營數據來看,2023年全年,萬物新生的自營翻新業務收入達到8.1億元,占主營回收收入的9.4%,而在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合規翻新業績環比提升41.5%。
消費電子市場回暖,進入順周期
根據Canalys此前發布的數據,2023年前3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跌幅不斷收窄,第四季度更是同比增長8%,顯現出較強的企穩復蘇信號。
而信通院公布的2024年1月手機市場運行數據顯示,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達到3177.8萬部,同比增長68.1%。而從環比來看,往年1月份手機銷量環比基本是下滑狀態,但今年1月卻環比反增12.39%,顯示出非常明顯的復蘇趨勢。
因此,作為3C二手回收的龍頭企業,萬物新生自然也可以受益消費電子市場的回暖,享受行業增長的β紅利。
此外,在文章開頭我們也提到,我國在2024年以來已經持續發布多項政策支持循環經濟的發展。頂層設計的支撐,不僅可以提高消費者對二手交易的認知和心智建立,也為萬物新生二手業務的持續經營和增長提供了保障。
對2024年的業績增長,萬物新生在業績交流會中也信心十足,并指出1P自營業務方面可繼續實現30%的同比增長。
而在利潤表現方面,公司將通過自動化技術能力釋放規模效應、提升履約效率,通過流量運營提升營銷效率等方式,持續降低各項費用率,提升公司的盈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