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3月30日專稿(蔣均牧)“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盡管全球經濟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和環境挑戰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但乘著數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浪潮迎難而上的華為,以人民幣7042億元的全球銷售收入和870億元的凈利潤,在2023年交出了一份相當不錯的答卷。
重啟增長:拿下2023關鍵年
2023年,是華為在制裁常態化下正常運營的第一年,更是逐漸站穩腳跟后重啟增長的關鍵一年,實際上它也做到了這一點。根據華為最新發布的年報,該公司2023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042億元,同比增長近10%,實現凈利潤870億元,同比增長約144%。值得注意的是,受益于利潤改善及運營效率改進,華為的全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達到698億元,同比增長292%。
“過去幾年,華為經歷了重重考驗,也在挑戰中不斷成長。正是客戶、伙伴和社會各界的信任與支持,幫助了華為生存與發展。”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
他在年報中點評稱,在過去一年里,華為全體員工積極進取,與伙伴合作共贏,努力為客戶創造價值。2022年1月1日起,華為從產業角度出發將以往的三個經營分部變更為五個:在ICT基礎設施領域,華為與運營商客戶攜手共進,持續釋放5G網絡投資的價值,并穩步推動5G-A的商用進程;針對NA、商業、分銷三類不同市場的特點,為政企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產品組合和行業解決方案。在終端領域,Mate 60系列手機、鴻蒙生態受到廣泛關注。華為云堅持AI for Industries,發布盤古大模型3.0和昇騰AI云服務等創新產品,做行業數字化的“云底座”與“使能器”。華為數字能源堅持用數字技術促進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在智能光伏、液冷超充等方面進步顯著。華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部件解決方案在更多車企得到規模應用。
從業績來看,2023年這五大業務板塊全部都實現了正增長。其中,ICT基礎設施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620億元,同比增長2.3%;終端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515億元,同比增長17.3%;云計算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53億元,同比增長21.9%;數字能源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26億元,同比增長3.5%;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128.1%。
按區域劃分,華為在中國市場上實現銷售收入4713億元,同比增長16.7%,占到整體收入的67%。但在歐洲中東非洲地區和亞太地區都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負增長。這也反映出其外部壓力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增加,在相對不利的營商環境中謀求發展、負重前行仍將是一個長線任務。
向陽而行:把握時代機會
可以說如今的華為已經走過了“至暗時刻”,那么接下來,這家中國科技界的代表企業又將怎樣繼續“向陽而行”,以實現持續的穩健增長?
俗話說“把錢花在刀刃上”,華為也一直善于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在最關鍵的戰略方向上。年報指出,面向未來,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是確定性的發展趨勢,智能世界正加速到來,ICT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一個顯著的跡象即是,人工智能已從小規模、定制化的開發步入工業化、規模化發展的階段。為了把握這一時代機會,華為將堅持開放創新、繁榮生態、以質取勝。
開放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華為的DNA。該公司多年來高度重視研究和創新,并堅持與產業界、學術界一起,共同推動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得益于此,其在ICT領域已經積累了較全面的技術要素,未來也會持續強化在軟件、硬件、芯片、終端、網絡、云的戰略協同與研發投入。過去三年,即使面臨嚴峻挑戰,華為依然堅持科學技術與客戶需求雙輪驅動的創新機制,將銷售收入的20%以上投入研發,以保持產品與解決方案的競爭力。
根深才能葉茂,一個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眾多伙伴和開發者的積極參與。華為把生態建設作為一項長期重要的戰略,秉持“開放、利他”的理念,聚焦做好ICT核心技術與復雜軟硬件平臺能力的構筑,并將這些能力開放給伙伴,實現互利共贏。目前,該公司已經形成了基于鴻蒙和麒麟的端側生態、基于歐拉和鯤鵬的通用算力生態、基于CANN和昇騰的AI算力生態,以及華為云作為統一入口的開發者生態。
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深入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ICT基礎設施作為智能世界的底座,質量尤為關鍵。對華為而言,質量不僅是滿足客戶的需求,更是其自身的責任。根據年報,華為將繼續堅持“以質取勝”的管理方針,致力于把質量打造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自身在ICT行業積累的質量管理經驗與能力,橫向擴展至數字能源、智能汽車等領域,縱向延伸到供應商、渠道及生態伙伴,共同推動相關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彈簧壓得越緊,向上的勢能就會越發龐大;道路艱難崎嶇,奮斗的果實也將更加甜美。過去三十多年,華為日就月將,從未停止過對未來世界的想象和將想象變成現實的努力。有理由相信,無論外部環境怎樣復雜多變,華為都將攻堅克難、前行不輟,并為ICT產業乃至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