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可自動巡航,覆蓋巡防人員不易觀察到的盲點,助力城市安全治理;發生警情時,可作為“先遣部隊”,快速飛抵現場展開勘察,賦能應急指揮調度。如今,無人機已經成為了常州消防不可或缺的重要科技力量,在應急救援領域大顯身手。
(無人機機庫)
為適應“全災種,大應急”職能拓展要求,進一步加強消防隊站應急救援能力,常州市應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隊立足實戰需求,聯合常州移動不斷提升無人機救援技術,將無人機作為搜救現場的戰斗武器,幫助消防救援人員架設起災害現場可視化“空中一張網”,讓指揮員全面掌握現場、決策部署,用現代科技為搶險救援行動提供最快捷最準確的服務與保障。
一鍵調派,5分鐘內可達
聞令而動,“快”字當先是滅火救援成功的重要保障。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在現有指揮調度體系基礎上,堅持“預警領航、先遣偵察”救援理念,將城市運行指揮中心、應急指揮中心、消防119接處警中心與常州移動無人機飛控平臺對接打通,實現接警后無人機和消防救援作戰編成“一鍵調派”、同步出動。
無人機單機飛行范圍約為半徑5公里的空域,最大飛行速度60公里/小時。常州移動據此測算機場點位,在主城區部署了36臺無人機機庫,確保無人機可在5分鐘內飛抵主城區90%的區域。消防支隊接警調度人員可在無人機飛控平臺查看全量無人機機庫分布情況,向距離警情發生地最近的機庫下達飛行任務,遠程操控無人機先于消防救援隊伍飛抵現場開展空中勘察。“無人機隨警出動,大大縮短了先遣偵察時空距離,為應急救援贏得了更多寶貴的時間。”常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某隊員如是說。
全面偵察,高效輔助決策
災情偵察關系到救援現場的力量部署、戰術響應、作戰展開、作戰安全防范等全鏈條,貫穿到整個救援作戰行動的始終,直接影響到應急救援效率。無人機的空中優勢有效補充了突發事件消防救援隊伍到場前的高空視頻監控盲區,為消防應對突發緊急救援任務提供了更快速、高效、安全的應急救援輔助決策。
應急救援無人機自帶高清攝像頭,從起飛起便實時采集高清畫面并傳輸到指揮中心,到達救援現場后,更能發揮巡查移速快、觀察范圍廣、受地形影響小等優勢,多維度勘察現場形勢、搜尋被困人員、發現安全風險等,并實時對災害現場進行畫面直播,助力指揮人員及時研判決策,快速下達精準救援指令,指導救援隊伍開展針對性應急處置。
2023年11月,常州某農業觀光園發生火災,轄區機場無人機先期抵達現場監控火災態勢,在轄區中隊到場前2分鐘,將現場煤氣瓶爆炸、飛火引燃土坡上草亭等畫面回傳給值班人員,值班人員迅速向現場指揮員傳達了“爆炸風險預警和安全管控要求”,指導指揮員迅速布設水槍陣地滅火,為現場作戰安全管控和火勢蔓延提供了有效的輔助決策作用。
厚植能力,引領智慧升級
(無人機飛控平臺截圖)
據統計,無人機全年接警調度1000余場次,實戰案例300余起,為消防現場聯合作戰指揮通信體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保障消防應急救援低空航路安全和低空資源的高效運營,常州移動還聯合生態合作伙伴,研發低空管理服務平臺,加強無人機監管設施能力儲備。依托5G-A通感一體、無人機身份識別卡等多種技術手段,集成對空中飛行器實時監視、預測和告警的整體管控能力,滿足通信保障、航線劃設、飛行避障、多任務協同、黑飛處置、監管調度等需求,相關技術全國領先。
在“低空天路”新時代,常州移動搶跑低空經濟新賽道,加速布局低空新基建,蓄能新質生產力,為包括應急救援在內的千行百業賦能添翼。目前已在西太湖建成4.9GHz頻段5G低空智聯專網,加快兩湖創新區低空標桿示范區建設;打造飛控和低空管理兩大平臺,并首創“一飛多用”政務聯動服務模式,對接20多家政府行業單位日常工作平臺,實現無人機共用、飛行數據共享,有效降低政務無人機應用成本,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隨著低空業態的豐富和低空產業的發展,常州移動將以5G-A通感網絡連續覆蓋進一步夯實低空數字底座,加強生態合作,提升低空保障和服務能力,創建更多無人機應用示范樣本,為低空經濟發展“插翅”騰飛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