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訊 2月20日消息(顏翊)在2024年之前,智能手機銷量已經連續兩年下滑,部分原因在于市場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飽和。據估計,目前擁有智能手機的人數近50億,超過全球總人口的一半。
當前,越來越多的原始設備制造商(OEM)開始推出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智能手機。供應商期待搭乘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車,實現智能手機的再次復興,但機遇往往與風險并存。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否進極大推動智能手機的升級換代?答案在于該項技術到底能帶來多大的價值和實用性。
德勤中國在昨日發布的最新行業年度報告——《2025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預測》中預計,到202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實現約7%的小幅增長,高于2024年約5%的年增長率。部分增長量可能來自因消費者升級到最新機型而重置的換機周期。另一部分增長動力可能來自技術狂熱的早期使用者和開發人員,他們對即將面世的新一代智能手機充滿期待,因為這些手機搭載有特殊設計的芯片,能夠支持在本地設備上運行生成式人工智能。德勤進一步預測,到2025年底,具備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份額將超30%。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機中的應用前景廣闊。它可以通過全新的交互方式,使智能手機變得更加個性化,能夠感知用戶的互動和意圖,并通過對話界面等建立親密關系。例如,端側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可以通過推斷用戶意圖、讀取用戶日歷和位置信息并規劃最佳路線,來回答用戶的問題。這種混合型的高性能移動計算方法既能實現在設備端進行即時、安全的互動,也能支持直接訪問云端模型。此外,通過在設備上運行的小型智能模型,可根據需要在本地保存并保護用戶交互和數據,并支持更多可能需要快速響應的低延遲操作,如實時翻譯。
但這份報告同時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用戶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和信任度是一個關鍵因素。用戶可能會因要嘗試新的交互方式而感到困惑,可能會猶豫是否要將自己的代理權讓給智能助手。隨著新技術的使用,電池消耗、集成公共模型的成本以及未察覺的不實信息等問題,可能會對高價值用例產生不利影響。其次,供應商在開發和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時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領先的供應商已斥資數十億美元用于開發最新的前沿模型,并繼續追加數十億投資來建設數據中心。然而,還需長期維系這樣的密集資本投入才可見到經濟價值回報。最后,監管機構可能會實施更多舉措來嚴格規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以防范出現新的弊端,如深度偽造、錯誤信息和具有說服能力的類人機器人。
德勤建議,供應商可開發小型模型和混合架構,并深化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各類工作負載的了解,準確掌握各項工作負載所需的各項計算開銷。
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或將迎來迅猛增長,他們會通過高端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嘗試使用這一技術,了解其價值并測試其優勢。如果端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成功獲得市場認可,智能手機則將再次煥發光彩,它將拓寬平臺功能,支持全新用途類別和商業機遇,推動個人設備的新一輪繁榮。
截至2024年底,超大規模計算服務供應商、智能手機生態系統供應商和新興公共智能模型供應商都賭定其提供的智能優勢能夠轉化為廣泛的經濟價值。但其究竟價值幾何?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會步電信和早期互聯網的后塵,它們斥巨資建立的基礎設施,卻最終為下一代創新者做了嫁衣?德勤未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