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報道,全球“缺芯潮”蔓延至各個領域,OLED 驅動芯片也逐漸呈現短缺的跡象。日本投資機構野村(Nomura)研究主管 CW Chung 表示,“目前芯片的短缺范圍擴大到各種尺寸、不同復雜程度的芯片。這其中也包括至關重要的 OLED 驅動芯片”。
目前,OLED 驅動芯片市場也逐漸像其他芯片市場一樣,呈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不僅如此,OLED 驅動芯片在價格上也有所上漲。比如,繼第一季度的價格增長之后,2021 年第二季度 OLED 驅動芯片的價格又上漲了 20%。
一、OLED 屏幕薄且清晰,但需要芯片驅動發光
相較 LCD 屏幕,OLED 屏幕更薄,更清晰、分辨率更高、并且耗能更低,甚至 OLED 屏幕還可以實現折疊。
在技術上,LCD 屏幕主要是通過一個光源照亮整個屏幕。而每塊 OLED 屏幕上擁有大量的像素點,這些像素點都可以獨立發光,讓屏幕顯示的內容更加清晰。但是,OLED 屏幕需要通過 OLED 驅動芯片點亮各個像素點。
OLED 驅動芯片相當于顯示屏幕的主控,可以控制屏幕的顯示、畫質、能源消耗等關鍵指標。
二、韓國占據九成 OLED 驅動芯片代工市場,三星位列第一
據 Omdia 調研機構報道,2020 年,韓國企業在智能手機 OLED 驅動芯片代工市場的占有率為 90%,臺積電基本將剩下 10% 市場的份額收入囊中。在全球智能手機 OLED 驅動芯片代工市場,三星的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一,為 50%。
據該報告預測,2021 年,三星將在智能手機 OLED 驅動芯片的出貨量將達 4.6 億顆。
但受到“缺芯潮”的影響,目前,三星和臺積電的 OLED 驅動芯片的代工產能都相當緊張。
三、成本高、工藝復雜,OLED 驅動芯片制造正遇困境
盡管 OLED 屏幕逐漸成為各智能設備廠商顯示屏的“第一選擇”,但事實上,OLED 屏幕的重要零件 OLED 驅動芯片正面臨制造困境。
一方面,OLED 驅動芯片制造不但工藝復雜,而且 OLED 驅動芯片制造技術難度較高。不僅如此,由于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規模的 OLED 屏幕,因此每個 OLED 驅動芯片都需要定制,芯片代工廠無法大規模量產。
另一方面,OLED 驅動芯片較普通芯片更大,能獲得的利潤更少。無論是在智能汽車上的屏幕還是在烤箱上的屏幕,制造商都希望它們的 OLED 驅動芯片越小越好。因為所有芯片都通過切割圓形晶圓制成。所需要的芯片面積越小,同一塊大小的圓形晶圓就可以切割更多的芯片,廠商也能從中獲得更大的利潤。
此外,OLED 驅動芯片制造的成本價格也正在上漲。CW Chung 提到,“所有制造芯片需要的投入成本,無論是硅和金屬等原材料,還是電費,這些價格都在上漲 —— 無論你制造的是先進的芯片組還是簡單的處理器”。OLED 驅動芯片制造成本也逐漸被制造廠商轉移給消費者,搭載 OLED 屏幕的電子產品銷售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由于這些原因,能制造 OLED 驅動芯片的公司寥寥無幾。
四、價格高過 A13,OLED 屏幕已成為手機最貴組件之一
目前,近二分之一的智能手機以及大多數高端電視都在使用 OLED 屏幕。但現在這些產品都將受到 OLED 驅動芯片短缺的影響。
OLED 屏幕已經是智能手機中最昂貴的組件之一。三星 Galaxy Note 20 Ultra 的 OLED 屏幕售價為 92 美元。iPhone 12 Pro 的 OLED 屏幕售價約為每臺 70 美元,高于 A13 芯片的 57 美元和相機的 60 美元。
金融時報認為,蘋果在 2018 年的利潤率有所下降可能與 iPhone XS 系列的 OLED 屏幕有關。
結語:國內 OLED 驅動芯片主要依賴進口,華為嘗試自研 OLED 驅動芯片
目前,OLED 驅動芯片在價格、產能上逐漸呈現短缺的跡象。在 OLED 驅動芯片代工的行業,韓國擁有九成市場的份額,三星占有全球一半的市場。
而國內無論是在 OLED 屏幕上,還是 OLED 驅動芯片上都在依賴韓國進口。不僅如此,國內廠商在 OLED 驅動芯片市場上的占有率不足 1%。
不過,華為早在 2019 年開始研發 OLED 驅動芯片,并且與京東方展開合作。華為旗下的海思首款 OLED 驅動芯片已經開始試產。國內也逐漸有多家公司開始嘗試進軍該領域。
OLED 驅動芯片短缺是否會逐漸影響國內市場,OLED 屏幕是否會因芯片短缺就此“曇花一現”,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