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蘇州7月10日電 (劉文文)隨著數字經濟不斷深入發展,數字創新技術研究正不斷推進。如何做大做強數字創新優勢載體,激活數字化發展引擎成為數字經濟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華為中國政企大企業業務部副總裁范濤看來,當前,無論是數字產業化還是產業數字化都在蓬勃發展。對于數字經濟來說,數字產業化是熱點,產業數字化是創新焦點。
范濤近日在參加2021蘇州張家港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產業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等。而產業數字化是傳統產業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業規模2020年達31.7萬億元(人民幣),占數字經濟比重提升至80.9%,產業數字化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前,數字化,尤其是產業數字化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范濤指出,“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生態”是數字經濟的底座,基于信息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融合,可以開發面向千行百業的應用,“這給我了面向未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如何進一步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融合,形成融合基礎設施?
范濤直言,當前推進融合基礎設施發展,關鍵在于數字經濟各實施主體務實推進技術創新并充分協同。特別是創新基礎設施運營方,需要以創新的體制機制,充分利用基礎創新成果,釋放參與主體的創新活力,與各行業需求結合從而形成融合基礎設施。
目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在推進融合基礎設施發展的過程中,應如何推進數字技術研究?范濤稱,目前,中國和美國的數字化發展走在前列。可以看到中國應用技術發展迅猛,出現眾多領先世界的數字應用企業。甚至中國在某些領域還處于領先地位,但仍應看到,在更多的基礎技術層面,中國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因此數字基礎設施供應商應抓住根技術,從根技術出發,保障基礎軟硬件的先進性和可持續性。
據悉,2021蘇州張家港數字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暨首屆全球數字經濟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儀式由張家港市委市政府與國投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聯合主辦,聚焦“數字中國”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旨在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