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而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更是提出和明確了要讓數字化發展以及加快建設數字中國。隨著《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新增數據要素,在大數據時代下,如何圍繞數據全生命周期技術創新,激發數據潛能,讓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加速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已然成為共識。
7月9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AI時代數據開放共享創新”分論壇,人工智能領域的學者專家、知名企業負責人大咖云集,百度、英特爾、思賢科技等行業標桿數字化服務商、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等產學研用代表同臺深入探討國際、國內數據要素流動、交易、開放、共享、創新應用等前瞻熱點話題。
作為國內數據治理國際標準( ISO/IEC38505)的制定參與成員單位,思賢科技一直以來秉承著“數據產生價值,科技賦能業務”的企業使命,聚焦基于大數據和認知決策的新一代數據與業務智能,致力于利用大數據、深度學習、NLP、OCR和知識圖譜等核心技術,為用戶提供高價值場景服務。截至目前,思賢科技擁有軟著、專利、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軟件產品認證100余項。
大咖觀點:數據開放共享是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基礎,更是重塑業務流程與決策方式的關鍵所在
在思賢科技CTO段建鋼看來:隨著數字時代的進一步深入,城市所產生的數據資源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作為城市建設和運營的主體——政府生產和擁有的政府數據資源不僅數量巨大,更是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公共數據開放成為當前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和政府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舉措。
而基于數據驅動型應用正在井噴,并且正在深刻改變著業務流程和決策模式。以政務審批為例,遵照統一的標準和規則,將組織內部的數據有選擇、有層次地對外開放,打破“數據壁壘”、“數據孤島”,實現數據共享,推動跨區域、跨部門系統對接,在打通共享、關聯分析、知識提煉后,就能賦能于應用場景,實現材料精簡、流程優化和智能判斷,對現有工作起到降本增效,輔助決策的作用,提升政府內部的工作效率與效能,實現公共服務供給的精準化。
數據要素是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基礎燃料,數據開放猶如當初的電力普及,在數字時代,需要為“數據”這一新的生產要素尋找到“以數據為驅動的服務”,從而讓整個社會都能快速的獲取到數字紅利,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