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稱為“國內手語律師第一人”的唐帥,在快手短視頻平臺為聾啞人發布的普法視頻以及普法直播,幫助聾啞人們解決所面對的法律問題,引發社會層面廣泛關注。據悉,他所在的律所,還接手聾人案件,培養聾人律師學法律、開展普法講座,甚至為聾人提供就業機會、打造帶貨平臺。對他們而言,“博取全社會對于聾啞人的關注”,是追求,而捍衛聾啞人的切實利益,更是目標。
眾所周知,對于一個正常人而言,無論是社會常識,還是法律知識,都能輕松獲取,毫無障礙。但對于一個聾啞人而言,由于存在聽力障礙和表達障礙,別說了解社會常識和法律知識了,就連想通過手語傳遞準確的信息,都頗有難度,這是一個現實痛點。
這也意味著,在自身權益遭到非法侵害時,聾啞人基本處于弱勢一方。在這種背景下,為聾啞人普法,普及基本法律常識,解決相關問題,則成了“現實剛需”。但我們仍要看到的是,當前社會,公眾對聾啞人們的了解和幫助,卻十分有限,這當引起全社會的警覺。
有權威媒體報道,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據統計,2020年,我國的聽力殘疾人約2780萬人,占全國殘疾人的30%以上。他們的生活,雖然被按下了靜音鍵,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正當權益,也不能得到基本保障。在權益保障層面,對正常人和殘疾人一視同仁,也是文明法治社會的基本要義。
由于先天的缺陷,在生活中,聾啞人權益受到侵害而不知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維權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聾啞人也非常容易上當受騙。
比如,貴州一名司機在2—3年的時間里對一位聾啞女孩進行持續性強奸,一直持續到她16歲。每次女孩都會反抗,每次都被那個男人暴力對待。但她始終不知道這個男人的行為是強奸,是犯罪。還有,告訴聾啞人,每個月投資五千,一個月能有五百塊的利息。正常人會覺得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在聾啞人那里卻成為了理所當然。
所以,基于這樣的情況,再來審視手語律師直播普法這事,其社會意義就凸顯了出來。這種行為的本質是,為聾啞人重新打開一扇窗。
首先,由于可視化的緣故,使用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聾啞人日益增多。在短視頻平臺上,法律、醫療和就業,也包括創業,成了聾啞人們關注的重點。這意味著,短視頻平臺成為為聾啞人普法的關鍵“渠道”。其次,有了關鍵渠道,還需要精準普法,視頻直播手語溝通,為精準普法助力。
說白了,讓聾啞人群體,樹立起知法、守法、懂法、遇事靠法,解決事情用法的一個最基本的法律意識,不僅是這幾個手語律師的責任,更應該是全社會的責任。面對幾千萬的聾啞人的正當權益,給聾啞人普法應該成為社會性的普遍事業,而不是僅靠幾個手語律師來助力,這是社會層面需要反思的方面,相關漏洞也需要及時補上。
深層次看,國家層面也需要配備懂手語的法官和檢察官,進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配制的缺失,社會應該行動起來,督促相關方面去填補與聾啞人相關的公共法律服務的空白,最大程度捍衛聾啞人的正當權益,讓這個社會沒有“缺角”。為聾啞人重新打開一扇窗,要靠行動、制度和社會的良善,來助推和護航。(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