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9 年 6 月發放 5G 牌照以來,中國 5G 商用已兩年有余。兩年里,中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 5G 網絡,擁有著數量最多的 5G 用戶。
在世界 5G 大會前夕,新浪科技專訪了中國電信科技創新部總經理王桂榮,談及了中國電信在 5G 商用上的進展,以及在 6G 研發上的布局。
▲ 中國電信科技創新部總經理王桂榮
同時,5G 和 6G 都離不開技術創新。王桂榮表示,科技創新的核心是靠人,中國電信未來將進一步招募高端人才,壯大研發隊伍。在研發人員占比上,未來幾年要從目前的 5% 左右提升至超過 10% 甚至 20%。
四個堅持 把 5G 變量做成增量
5G 商用兩年,中國電信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在 5G 網絡建設方面,中國電信總經理李正茂近日表示,截至今年 7 月底,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的 5G 共享基站已經達到 47.8 萬座,實現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市區、發達縣城的室外 5G 信號基本連續覆蓋,以及一般縣城及鄉鎮的重點覆蓋。預計到今年年底,5G 共享基站的規模將超過 70 萬座。
在 5G 用戶方面,中國電信最新公布的 6 月運營數據顯示,其 5G 套餐用戶超過 1.3 億戶。
王桂榮表示,在 5G 發展上,中國電信用四個堅持,把 5G 這一最大變量做成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一是堅持 SA 組網路徑,中國電信最早明確了 SA 路線和組網策略。早在 2018 年 6 月,中國電信就發布了《中國電信 5G 技術白皮書》,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公布 SA 技術路線;2020 年 6 月,中國電信牽頭組織全球 5G 產業,共同制定《5G SA 部署指南》。并在 2020 年率先實現 5G SA 規模商用。
二是堅持 5G 自主創新。在 5G 標準方面,中國電信提出“三朵云”5G 架構、超級上行等關鍵技術,并融入 3GPP 國際標準;在 3GPP R16 標準中,中國電信主導制定了 10 項技術標準,授權超過 30 個專利;同時,中國電信以 5G 為抓手,自主研發了輕量級 UPF、MEC 平臺、小基站等產品,建立了核心技術自主掌控的產品體系。
三是堅持 5G 共建共享。2019 年,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宣布開展 5G 共建共享合作,在全國范圍內共建一張 5G 接入網絡。目前已經建成全球首張規模最大的 5G 共建共享網絡,初步估算雙方合計節省投資約 800 億元以上,節省電費塔租和運維成本每年近 80 億元人民幣,每年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過 700 萬噸。
四是堅持 5G + 云網融合,推進云和云網融合、云網運營、云網安全等領域核心技術攻關。以云和云網融合領域為例,中國電信推出了天翼 1 號云手機,該款手機利用 5G 大帶寬連接的特點,將運算處理和存儲都在云端完成,實現硬件架構徹底顛覆。該款手機今年春節上市以來已銷售超過 35 萬臺,成為第九大品牌手機。
開展 5G 應用聯合創新 賦能千行百業
5G 商用兩年之后,其發展已經迎來了新的階段。在繼續加大 5G 網絡建設的同時,也需要在 C 端和 B 端推進應用落地和商業循環。
面向個人用戶,中國電信重點打造天翼超高清、天翼云游戲和天翼云 VR/AR 等應用平臺,為家庭用戶優先提供千兆 5G、千兆光寬、千兆 WiFi 等家庭應用。
面向政企用戶,中國電信推出了三類定制網服務,包括“致遠”、“比鄰”、“如翼”。其中致遠模式是面向廣域優先型行業客戶提供端到端差異化保障的網絡連接、行業應用等服務;比鄰模式是面向時延敏感型政企客戶提供帶寬增強、低時延、數據本地卸載的專有網絡服務;如翼模式是面向高安全、高隔離的安全敏感型政企客戶,通過定制基站、頻率、園區級 UPF 等專用網絡設備及網絡服務。
推進 5G 行業應用落地,不能僅僅依靠一家企業。王桂榮介紹,中國電信開展了三種形式的技術和應用聯合創新。一是以自身為主體,設立中國電信 5G 融合應用開放實驗室,持續引入重點行業、領域的合作伙伴,聯合行業伙伴積極探索行業應用創新,協助集團構建行業解決方案核心能力;二是以行業合作伙伴為依托,建立具備行業屬性的創新實驗平臺。堅持 5G+DICT 協同發展,聚焦典型應用場景,目前已經打造了“礦山,鋼鐵,電子,化工,港口、醫療等領域的標桿項目;三是建立產學研用聯合創新中心。聯合清華大學、紫金山實驗室等機構,開展 5G 安全、5G 網元操作系統等聯合研究創新。
在 5G 商用之前,運營商的重點還是聚焦 C 端用戶,而未來 5G 應用更廣闊的空間則在 B 端用戶。在王桂榮看來,中國電信在拓展 5G 行業應用上有著自己的優勢。
比如在政企市場客戶方面,目前中國電信的政企客戶數達到 1302 萬家。頭部客戶上覆蓋各行各業,同時擁有 300 余萬商業客戶及 550 余萬中小企業客戶;另外,近年來中國電信對客戶的服務交付從單一的網絡交付轉變為 DICT 項目交付。2020 年實現全國 1500 個大型 DICT 項目有效交付。
系統開展 6G 研發 為國家發展做好戰略支撐
眾所周知,中國移動通信行業經歷了“1G 空白、2G 跟隨、3G 突破、4G 并跑、5G 超越”的歷程。王桂榮認為,5G 是當下,6G 是未來,6G 已成為大國科技戰略競爭的焦點之一。不過 6G 需要關注的技術點多且分散,目前尚處于學術研究層面,業界對 6G 的概念也尚未形成清晰一致的定義。
王桂榮介紹,中國電信對 6G 主要關注兩方面:一是 5G 演進,尤其是云化技術向無線接入網的延伸、支持垂直行業、覆蓋和容量擴展等技術方向;二是 AI、數字孿生、算力網絡和區塊鏈等新技術領域。
中國電信提出了 6G 網絡架構愿景,即形成“三層三扇”為主的泛在超融合網絡體系架構。三層是指基于 SDN 架構網絡分為基礎設施層、網絡功能層和網絡操作系統層三個層次,三扇則代表了智能/可信和數融的能力,這些內生能力將跨越 3 層。
中國電信認為,6G 主要有 5 個關鍵特征:泛在、智簡、數融、可信、極致。
6G 將利用相互連接的低軌衛星和其他非地面網絡節點和平臺,構建一個與地面網融合的天地一體化融合網絡,實現對包括海洋、沙漠、山區、邊遠鄉村以及船只、飛機、航天器等移動平臺在內的空天地海無縫覆蓋;同時具備智能化決策和自適應組網、ICDT 深度融合、可信內生,并且網絡性能較 5G 提升一個數量級。
據悉,中國電信已經組建了跨專業的 6G 研發團隊,系統開展 6G 研發工作,并積極承擔國際國內重點研究任務。王桂榮介紹,中國電信牽頭了多項國家重點 6G 專項研究,參加了 Future 論壇、IMT2030、ANA 等 6G 國內外行業組織的研究工作。中國電信也將進一步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聯合開展 6G 關鍵技術的研究。
加大科技創新 研發人員占比要達 20%
無論是 5G 的商用落地,還是 6G 的布局研究,都離不開技術創新。王桂榮向新浪科技介紹了中國電信在創新人才引入和構建機制保障上的努力。
他認為,中國電信要做科技型企業,最核心的還是靠人。目前中國電信專業公司層面的研發人員有一萬多人,未來還會進一步招聘高端人才,補充研發人員隊伍。
他舉了一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例子。中國電信支付公司有個員工是初中畢業生,但在安全方面非常有造詣。雖然今年他只有 26 歲,但在中國電信已經工作 8 年,并且帶了一個團隊。“我們需要博士,需要院士,也需要在各個領域有能力的人加入中國電信的團隊。”
在省公司層面,中國電信每年也會招聘大學生畢業生。目標是把省公司以做運營型為主,轉向研發為主。“在未來幾年,我們要打造幾萬人的科技研發隊伍。”
王桂榮透露,目前中國電信研發人員占比在百分之五左右,而希望未來幾年能夠達到百分之十幾乃至二十。“有了這樣一支隊伍,相信中國電信的科技創新能夠翻開嶄新的一頁。”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中國電信 A 股上市申請審核通過。主要的募資用途之一就是科技創新研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