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網民規模為9.8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4%,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超過16億,與之相隨的是整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數字經濟的飛躍式增長。眾所周知,網絡世界沒有100%的安全,數據增長的背后是不容小覷的安全風險。
早在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一方面彰顯了國家對網絡安全的重視與籌謀,另一方面也讓整個行業有法可依,伴隨著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成為“新基建“基礎設施重要部分,相關制度政策也在不斷完善,官方相繼印發《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簡稱《行動計劃》)、《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及2021年9月將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其中在《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到2023年,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5%。
毫無疑問,網絡安全產業正面臨巨大的發展空間。
此前,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在公開演講中表示:“如果10年后我們還是‘網安一哥’,以當前的市值600億,按照市場平均增長20倍算,就是600x20,等于1.2萬億,打個折,10年后也會達到萬億市值。”如今看來,這并非對未來過于理想化的暢想,而是順應大勢的理性目標了。
對于奇安信而言,實現目標的前提是穩步、大步增長,而增長底氣的前提其實是產品技術沉淀和技術研發能力,這其實也是所有網安企業在大勢面前抓住機會的利器。
而作為網絡安全公司,奇安信的研發創新投入不斷加碼。財報顯示,2020年,奇安信研發費用為12.28億元,同比增加了17.29%。近年來,奇安信研發費用投入不斷加大,截至2020年12月31日,奇安信已擁有473項網絡安全領域的主要發明專利和936項主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
制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奇安信年報
日前,有證券界分析師指出:“國內網絡安全占信息化的投入比例約為3%,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均在 10%以上,部分超過15%。因此國內網絡安全預算有望大幅上升。”也就是說,將有更多網安企業受益于“預算增加”,當然,更好技術和研發實力成了“花落誰家“最好的評判標準。
目前看來,經歷了長期技術積累的綜合型網安廠商似乎更具優勢,但機遇已來,空間廣闊,對于更多網安企業而言,不斷增加產品研發資金和研發人員的投入,深化布局新技術和服務,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