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睡眠產業作為房地產的后周期產業,與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而在當下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等一系列房地產調控的大背景下,睡眠產業與房地產行業已然解綁,并走出了一條獨立的、屬于自身的發展路徑。
鐵桿CP解綁,境遇各不相同
今年的房地產市場沒有“金九”,也沒有“銀十”。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1-9月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排行榜顯示,百強房企單月全口徑銷售金額同比下降36%。10月,房地產市場持續降溫,逾8成百強房企單月業績同比降低,其中44家房企業同比降幅大于30%。
反觀解綁后的睡眠產業,卻需求火爆,銷量一路走高。據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共同發布的信息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2021年9月銷售額為1171.35億元,環比上漲21.28%,同比上漲35.31%。1-9月累計銷售額為7859.55億元,同比上漲56.57%。.
曾經的強關聯產業,在今年卻呈現完全相反的境遇。除了政策、經濟因素外,消費者對睡眠產業觀念和需求的變化是造成這場反差的決定因素。以往,人們對床墊的要求“有床睡就行”,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尤其是疫情之后,人們對床墊的要求已經上升至“睡得好”。受此影響,對床墊的更換率也大幅提升,47.7%的消費者認為床墊的保質期在4-6年。
受益于消費者需求旺盛,睡眠產業迎來了萬億市場規模。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睡眠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多億元,2030 年將突破萬億元。與此同時,近5年我國睡眠相關企業注冊數量明顯上漲,62%的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內,僅2018年至2020年,我國新增超過1400家睡眠相關企業注冊。
脫離房地產周期影響,睡眠經濟走出獨立路徑
需求方提出需求,供給方負責滿足。為了讓消費者睡得好,同時適應物聯網時代變化,從事睡眠產業,擁抱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已經成為企業的必修課。專利數量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5月,在中國床墊行業代表性企業中,喜臨門獲得專利數量823項,慕思410項,夢百合106項。
可以看出,從事睡眠產業的企業,不僅是床墊提供者,更是科技研發者。比如喜臨門歷經9年研發,推出Smart 1床墊,通過空氣彈簧、智能匹配算法、睡姿識別感應等智慧技術,使床墊可以隨睡姿實時調節軟硬及舒適程度,提升17分鐘的深度睡眠時間。8H黑金剛床墊歷時4年,反復微調打樣,最終通過采用大口徑護脊彈簧乳膠床墊的獨立拆洗設計、AAA級瑞典Polygiene抗菌銀離子扛菌效果、A、B兩面軟硬全覆蓋,只為用戶睡得舒服。
對此,消費者是否買賬呢?以喜臨門為例,據三季報數據顯示,喜臨門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50.43億元,同比增長46.05%;利潤3.74億元,同比增長107%。不止如此,在今年雙11開門紅期間,喜臨門在天貓平臺全店銷售僅前1小時就突破2億,京東平臺整體銷售前20分鐘就超去年11.1全天銷售,不但在兩大電商平臺穩居床墊品類銷售雙第一,軟床品類銷售在兩大平臺上也實現93%的同比增長。
綜合來看,房地產行業作為支柱行業,為過去20年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之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房地產行業間接帶動的相關產業占GDP的9.9%。作為曾經的強關聯產業,睡眠產業也是受益于房地產帶動產業之一,而隨著睡眠經濟的發展,如今睡眠產業早已經脫離房地產周期影響,走出了一條獨立的、屬于本身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