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以來,食飲行業企業陸續發布預告及半年報,從業績上來看可謂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消費結構升級、消費場景多元化、消費人群及消費習慣改變等背景下,從業者們都在經受著考驗,亦在挑戰中謀求發展。
絕味食品
增收不增利 凈利潤預降超七成
“一根鴨脖”背后的江湖有多大?據艾媒咨詢數據,2021年中國鹵制品行業規模達3296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4051億元。
據了解,我國鹵味食品行業主要分為休閑和佐餐兩大細分市場。其中,被稱為“鹵味三巨頭”的絕味食品、周黑鴨、煌上煌,以及紫燕百味雞、鹵江南等鹵味行業頭部企業,分別活躍在不同消費場景下的細分市場。
那么,曾一騎絕塵的絕味食品當前的業績如何?從其近日發布的2022年半年報預告中可知,2022年1月至6月,絕味食品實現營業收入32至34億元,同比上升1.78%至8.14%,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為0.9至1.1億元,同比下降78.08%至82.07%。
對于歸母凈利潤預減的原因,絕味食品稱,報告期內部分工廠及門店暫停生產與營業,對公司銷售及利潤造成一定影響,且因原材料成本上漲、銷售費用增長及給予加盟商補貼費用,導致利潤同比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絕味食品的日子不好過,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亦不無關系。隨著消費結構升級,鹵味食品市場近年涌現了盛香亭、研鹵堂、王小鹵等眾多新消費品牌,產品品類包括冷鍋串串、預制菜、熱鹵小吃等,以更為精準的產品定位聚焦垂直細分市場,以創新口味吸引成為新消費主力的“Z世代”群體,并以線上與商超相結合的銷售模式讓下游渠道拓展更加便利。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鹵味食品行業市場容量巨大、集中度較低,區域品牌崛起、新生力量亦不容小覷。
據悉,面對一眾新消費品牌的入局,為推動業績增長,絕味食品也曾推出了星火燎原和海納百川計劃,執著于通過增加線下品牌門店數(包括直營和加盟)從而擴大市場占有率。不過,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對于絕味食品而言,或許還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三全食品
凈利潤預增超45% 多品牌入局導致競爭加劇
近年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和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宅經濟”推動了一眾相關行業的發展。從食飲行業來看,易購買、易儲存、食用方便的速凍食品、方便食品等相關生產銷售企業都由此迎來新發展。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我國的速凍食品市場規模將可能達到3500億元,并且將一直保持年復合增長率為10.5%的發展態勢。
近日,以速凍面米制品、速凍調制食品、冷藏產品等為主營業務的三全食品發布了半年報預告,業績如何呢?今年1月至6月,其歸母凈利潤預計4.0至4.4億元,同比增長45%至60%,扣非歸母凈利潤預計3.3至3.7億元,同比增長31%至47%。
據了解,2021年上半年,三全食品在家庭用速凍食品領域推出了聚焦早餐場景的新品,同時持續加大早餐場景次新產品的全渠道鋪貨,并聚焦涮烤場景,持續開展不同產品系列的差異化渠道建設和客戶開發。顯然,三全食品的業績增長得益于市場的整體向好及其自身的不斷發力。
對此,中泰證券發布研報稱,三全食品2022年二季度業績延續良好表現,利潤彈性持續釋放;“渠道+產品”雙優化成果顯現,盈利能力穩定改善;速凍米面類持續推進渠道下沉,“微波+空氣炸鍋”系列新品挖掘新增長。
不過,三全食品并非可以“高枕無憂”。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年中國速凍食品產業鏈及消費趨勢研究報告》中顯示,2020年中國速凍食品市場規模已達1393億元,然而三全、思念、安井這3家頭部企業的營收總和占比不及15%。市場集中化較低的同時,競爭也在不斷加劇,老牌食品企業如白象食品、新興品牌如鐘薛高旗下理象國等,都在加碼布局速凍食品領域。顯然,行業競爭壓力不容小覷。
珠江啤酒
銷量增速放緩 高端化受挑戰
你有沒有發現,這幾年啤酒賣得越來越貴了?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我國啤酒行業去年規模以上企業產量為3562.4萬千升,同比增長5.6%,銷售收入為1584.8億元,同比增長7.9%,利潤為186.8億元,同比增長38.4%。啤酒行業仍處于利潤增速大于收入增速、大于銷量增速的發展階段,謀求高端化成為近兩年啤酒企業發展的關鍵詞。
此外,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華潤啤酒、百威亞太、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燕京啤酒五大品牌,合計占有約92%的市場份額,其他中小品牌只得競爭剩下約8%的份額。那么,區域性品牌、中小品牌目前的發展狀態如何呢?
近日,作為華南地區啤酒品牌代表的珠江啤酒發布了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提到2022年1月至6月,實現歸母凈利潤3.1至3.4億元,同比增長不超過10%,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2.7至3.1億元,同比增長不超過10%。今年上半年,啤酒銷量64.08萬噸,同比增長2.79%,銷量雖然呈漲勢,卻遠低于去年同期10.25%的增速。
面對困局,珠江啤酒同樣在致力于謀求高端化,推出了皮爾森、紅色艾爾等精釀啤酒高端產品。但在行業巨頭紛紛發力高端、甚至布局超高端的當下,珠江啤酒想要依靠高端化來提升業績顯然挑戰不小。
鹽津鋪子
凈利潤預增超152% 追趕第一方陣仍需努力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我國休閑零食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國休閑食品市場規模已突破萬億,近5年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雖然疫情對零食行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市場規模增速較前幾年小幅放緩,但也促進了其在直播電商、社區團購等新興渠道的發展。
從市場格局來看,如今不僅有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頭部企業,一眾新興品牌也紛紛入局,行業競爭加劇。一直以來主打“零食自主制造”的鹽津鋪子業績又如何呢?據其近日發布的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今年1月至6月,實現歸母凈利潤1.23至1.30億元,同比增長152.97%至167.37%,扣非歸母凈利潤1.08至1.15億元,同比增長491.35%至528.10%。
鹽津鋪子稱,業績上漲的主要原因是“產品+渠道”雙管齊下的拓展:在產品方面,聚焦核心產品,除散裝外亦提供定量裝、量販裝等規格,滿足多元消費需求;在渠道方面,除一直以來主要發力的KA、AB類超市外,也開拓了電商、便利店、零食專賣店等渠道。
曾經致力于線下渠道的鹽津鋪子進駐各大商超,并以“店中島”的模式試圖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然而單一渠道受疫情影響以及線上渠道布局滯后,導致其落后于其他零食頭部企業。顯然,如今的鹽津鋪子在奮起直追。
水井坊
銷售費用巨增 凈利潤預降2%
高端化是近年來白酒企業發展的關鍵詞,白酒市場已從品類競爭轉向品牌競爭。千元市場入局企業眾多,價位也逐漸升高,醬香、濃香、清香等多品類均有布局。區域性白酒品牌也在紛紛發力高端化,這其中就有四川水井坊的身影。
近日,四川水井坊發布2022年半年度報告,其中提到今年1月至6月,實現營業收入20.74億元,同比增長12.89%,歸母凈利潤3.70億元,同比減少2%,扣非歸母凈利潤3.63億元,同比減少6.88%。
在營收明顯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為何會下跌?實際上,水井坊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在今年一季度就已顯現。其一季度報顯示,今年1月至3月,實現營收14.15億元,同比增長14.1%,實現歸母凈利潤3.63億元,同比減少13.54%。
水井坊稱,2022年春節后,受疫情影響,公司產品銷售的增長勢頭在上半年有所放緩。但從財務報表來看,水井坊的巨額銷售費用也對利潤產生了一定影響。今年上半年,水井坊的銷售費用高達6.96億元,同比增長19.27%,近乎是上半年凈利潤的兩倍,占營收的33.56%。同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大幅降低了99.48%,對此水井坊在公告中解釋為“主要系支付的市場廣告費等其他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的增長所致”。
半年報顯示,水井坊針對圈層營銷可謂是下了大功夫,以謀求推動品牌高端化發展。聚焦體育營銷和文化營銷,水井坊今年啟動了與中國冰雪大會、WTT世界乒聯、國家寶藏等IP的深度合作,開展了覆蓋多重高端圈層的營銷活動。然而,在白酒頭部企業已穩固占據高端市場的情況下,以高額銷售費用試圖拓展高端市場的水井坊能否順利破圈,顯然會充滿挑戰。文/汪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