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分區背光是否一定要追求更多數量,這個問題一直都有著不小的爭論,而近日行業內發布的一則《電視分區背光標準》或許能給出答案。
在屏顯技術領域,分區背光技術在近兩年可謂是大放異彩。其特點在于將整個背光源分為N個區域,每個區域可以獨立開關或者進行明暗調節,能夠更加精準地進行控制,從而實現電視畫面明暗層次更加分明,視覺感受就更接近現實,色彩感更為舒適。
那么多少分區數量才是最合適的?是否一定要追求最極致的呢?以75英寸電視產品為例,標準將電視背光分區數量分為六個級別,在幾十級這個分區,對比度不足2.5X,對畫質的提升沒有實際意義;到了百級分區與三百級分區時對比度開始明顯提升,效果基本上可以與OLED電視的畫質相媲美;但是三百級到兩千級這個分區,對比度增長就逐漸變緩了,直到兩千級分區以上才再次有了明顯變化。
考慮到分區數越多就意味著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LED芯片以及IC芯片數越多,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如果只是在三百級和五百級分區之間進行選擇,選擇后者并沒有太大必要,畢竟成倍的購機成本并沒有帶來相應倍數的體驗提升。
因此,選擇質價比更高的方案才是更明智的選擇,比如TCL的Mini LED電視,其燈珠使用了控光燈塔技術,可以精確控光,穿透力更強,大幅度減少光暈,從而對畫質起到大幅提升。TCL的Mini LED燈珠相比普通燈珠Mini LED分區控光畫質有2倍以上的提升,因此TCL電視相比相同分區數的電視畫質也要更為出色,且價格更加實惠。
在分區背光技術發展的方向上,TCL顯然并沒有盲目追求分區數量,而是專注于從技術層面的提升和突破,達成更少的分區就收獲更佳畫質呈現的效果。這樣的做法即符合《標準》里“邊際效益原則”,也可以從成本控制上做得更為出色,保證消費者能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到畫質更好的產品,享受到技術發展帶來的出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