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設計師如何將神經科學的知識應用到游戲,神經科學家又如何將游戲設計的理念融入科學實驗?日前,天橋腦科學研究院攜手卡內基梅隆大學共同舉辦了“玩轉大腦”研討會。
【實現神經科學與游戲設計之間的雙向對話】
神經科學與游戲關系密切,并能夠雙向賦能。卡內基梅隆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芭芭拉·希恩-坎寧安教授指出,游戲可以使神經科學實驗設計更為貼近現實生活。
在一項研究聽覺神經的代表性實驗中,傳統的試驗可能會讓被試者坐在一個小房間里,讓他們聽到聲音時就點擊一下按鈕。芭芭拉·希恩-坎寧安教授說,諸如此類的實驗一直以來都是神經科學研究的基礎,但涉及更高階的認知過程時,這些簡單的任務和單一的刺激所激活的神經機制,與日常生活中真實情況下的表現并不相同。“游戲玩法為大腦提供了獎勵,讓一些事情變得更有趣、更有吸引力,能讓我們了解大腦在現實世界中是如何運作的。這可能會改變我們研究大腦運作的方式。”
反過來,神經科學在游戲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卡內基梅隆大學創新學習研究所所長杰西卡·漢默副教授認為,游戲制作中最關鍵的技術就在于對大腦活動的洞察和理解。
芭芭拉·希恩-坎寧安教授和杰西卡·漢默副教授在2022年夏天帶領團隊,開發了“外星人咖啡館”“仙境”這兩款融合神經科學研究實驗的概念驗證性游戲,卡內基梅隆大學娛樂技術中心的兩位碩士生羅希特·沙瑪和Jinman (Valerie) Li為主設計,這是他們首次與神經科學家合作。
“與神經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合作讓我開始重新思考一些在游戲設計師眼中理所當然的事情。”羅希特·沙瑪表示,“我們學習了神經學方面的知識,了解到玩家是如何思考或感知某些事情的,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以玩家為中心,設計更有趣的游戲。”
【建立線上游戲社群,幫助失語癥患者】
如果游戲可以正向改變玩家的大腦狀態,那么玩游戲可能對玩家有益。杰西卡·漢默副教授主要研究創新性游戲,這是一種可以改變玩家思維、感覺或行為方式的游戲方式,甚至可以輔助治療,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大腦的工作方式。
神經科學家和游戲設計師進行互動
“我們的游戲能使玩家進入一種不同的狀態。玩游戲時,他們的大腦會成為游戲系統的一部分。這時候,玩家并不是被動的,而是要積極主動地運用自己的頭腦和身體參與其中。”杰西卡·漢默副教授說。同時,她指出,游戲可以讓患者更容易接受強制性的治療活動。例如,一些神經系統疾病的康復治療需要患者反復地練習某種特定的活動,通過游戲可以讓患者對此充滿期待。
杰西卡·漢默副教授介紹,她與匹茲堡大學的威廉·埃文斯等人合作開發了一款游戲,名為《失語癥患者康復游戲》,旨在幫助失語癥病人恢復健康。失語癥是一種影響人們交流能力的疾病。這套免費的游戲可以讓失語癥患者和他們的朋友、家人和線上社群里的用戶一起享受游戲世界的樂趣。
“失語癥患者可能需要多年的康復治療,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這種治療。”杰西卡·漢默副教授解釋。“無法與他人正常交流溝通會讓他們感覺非常孤立無援。為此,我們創建了一個活躍的在線社區,匯聚了一群失語癥患者和家屬。通過將游戲作為催化劑,使他們重新參與到社會互動中去。而我們想做的,就是確保他們在玩的游戲對其疾病的康復也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