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強,科技強,科技強,國家強。
當前,我國正處于由人才數量大國向人才質量強國邁進的關鍵階段,國家科技創新成為推進國家競爭的重要基石,各地紛紛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通過人才招攬、創新發展,不斷提升區域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促科技創新、謀共同發展、惠全球人才。2023年4月15日-16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深圳盛大開幕。
本次大會上,深圳市龍華區主要以“數字龍華、都市核心”為主題,通過數字經濟賦能推動打造龍華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推動全球科技創新人才項目要素與資源在龍華的流動、聚集、融合,打造龍華區集技術、項目、資金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盛會,全方位加強科技人才的項目合作與交流,共享科技進步和“雙區”建設機遇。
龍華展館圍繞龍華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數字經濟中軸發展戰略,充分展示了龍華區科技發展、產業布局、生態人文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彰顯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風采。
在大會期間,龍華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對接洽談活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不斷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和人才試驗田的創新創業服務水平。
風雨兼程十二載,龍華從工業重鎮到功能新區、功能新區到行政區、城市副中心到都市核心區三次歷史性跨越。12年來奮勇爭先,經過多年的打基礎、謀長遠,如今的龍華已成為一片干事創業的熱土、生機勃勃的熱土、大有可為的熱土。
打造人才創新高地 優秀企業紛紛“扎根”龍華
目前龍華區的人才資源總量已突破84萬人,其中數字經濟人才約占27.9萬人,同時,區內聚集各類高層次人才2000余人,引進院士28名。為提升人才集聚效應,龍華區建設了多個人才載體,包括2家院士工作站、46家博士后科研平臺、239家創新載體、5家市級留創園,有效地為科技人才提供了發展機會。
除此之外,在龍華這片優渥土壤上,也已扎根了一批優秀企業,全區現有1860家規上工業企業,3361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富士康、華為、美團等一大批品牌企業,是省級人工智能產業核心區、省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區內梅觀創新產業走廊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沿線串聯了華為、富士康等世界級產業巨頭和萬億級制造產業集群。
在打造產業集群的同時,龍華區還十分重視高等教育,2019 年12月,在國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時代背景下,電子科技大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攜手共建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成功落地龍華。龍華區與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在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和國際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目前高研院已建立一支以中外院士等領銜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構建了國家、省、市、校企聯合等全方位的科技平臺支撐體系。
深圳龍華,灣區脊梁。深圳市委、市政府賦予龍華“都市核心區”戰略定位,龍華將迎來新一輪爆發,而在引才背后,龍華區也一直持續為人才引進培育優渥土壤。
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 培育人才優渥土壤
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十二年的蹈厲奮發,成就了如今的龍華崛起,這一系列的成績背后,正是源于龍華這座城區日積月累堅持創新、堅持不斷為人才培育優渥環境的決心。
近年來,龍華區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政治引領上,先是出臺《關于加強龍華區人才政治引領工作若干措施》,為人才政治引領工作提供方向指導。在政策制度上下功夫,打好人才“引育留”組合拳,2022年,推出數字龍華五大人才行動計劃、定制化培養卓越工程師工作方案。
在生態構建上謀創新,打造“人城產”發展新格局。聚焦“一圈一區三廊”發展格局,著力構建“環深圳北站國際人才服務圈”和“環觀瀾湖教科文國際人才創新圈”。
在載體建設上顯特色,實現人才工程“品牌化”。全國首創“人才街區”模式,通過城市更新、規劃提升,打造集“公共服務、產業集聚、創業孵化、人才安居、投資融資”于一體的未來城市人才服務新場景。
在服務品質上做文章,營造暖心貼心“軟環境”。龍華區多次創新舉辦不同類型人才交流品牌活動,例如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國集成電路測試技術大會等活動,促進人才匯聚交流。
十二年不忘初心,譜寫歲月華章。隨著數字經濟的崛起和數字產業的大力推進,借此次人才交流大會契機,龍華這個擁有靈動魅力的區域發展又迎來一波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