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與OpenAI的合作歷史可以追溯到2019年。2019年3月,OpenAI設立OpenAI LP,從非盈利公司轉型為有限盈利公司。同年7月,微軟宣布將向OpenAI投資10億美元,雙方在微軟的Azure云計算服務上合作開發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技術,作為交換,OpenAI 同意將其部分知識產權許可給微軟,并逐步將云計算服務從谷歌云遷移到Azure。2021年,微軟再次向OpenAI投資20億美元,Azure OpenAI集成GPT-3模型,用戶可以直接通過相關API進行調用,開啟初步商業化。2023年1月,微軟宣布與OpenAI進一步擴大合作關系,追加投資100億美元,加速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突破與轉型。據悉本輪投資后,微軟將獲得OpenAI 75%的利潤分紅權直到收回投資,之后微軟將擁有 OpenAI 49%分紅權。
微軟與OpenAI的合作,幫助微軟成功搶占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先機,獲得資本市場和消費市場雙重認可,也加速推動了OpenAI的商業化轉型。在ChatGPT的加持下,微軟市值從2022年年底的1.79萬億美元升至2023年8月的2.48萬億美元,上漲近7000億美元,股價一度達到360美元的歷史高點,OpenAI估值預計接近300億美元,成為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獨角獸。根據similarweb數據,自2023年2月基于ChatGPT的NewBing上線后,谷歌搜索流量下降了接近1%,微軟上升近1%,微軟有望憑借NewBing搶占份額及大幅提升搜索廣告端營收。微軟2023年Q2季報顯示,公司季度總銷售額和凈利潤均創下歷史新高,人工智能產品的營收增長成為微軟服務器產品和云服務業務營收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拓展,微軟和OpenAI有望繼續從AI大模型中獲取更多的商業價值和社會效益。
微軟與OpenAI合作的原因分析
從微軟看,亟需在AI賽道獲得競爭優勢。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革命性變革,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影響力。在該領域谷歌一直處于技術領先地位,并通過收購DeepMind,進一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先后推出了機器人AlphaGo、深度學習模型Transformer、開源Tensorflow框架等標志性技術產品。在此期間,微軟雖然對人工智能領域開展布局和投入,包括設立新人工智能實驗室,聚焦AI領域實施多筆并購交易,推出Skype即時翻譯、小冰聊天機器人、Cortana虛擬助理等應用,但仍難以對抗谷歌在人工智能基礎技術上的主導地位。微軟需要通過與OpenAI的合作獲得其頂尖的人工智能研究和技術,幫助自身快速取得技術突破、獲得賽道優勢,并將這些研究和技術應用至自身的產品和服務,實現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卡位和產品賦能。
從OpenAI看,亟需補齊資源短板。對AI研發企業而言,大模型的開發、訓練成本,以及后續提供AI服務所需擔負的算力成本和運營成本都是極其高昂的。以1750億參數的GPT-3為例,每生成一次1000字回答,所需算力資源約為4PFLOP/s,隨著未來大模型進入普及應用,訪問量與參數加速上升,其算力需求將指數級增長。Analytics India Magazine分析報告顯示,ChatGPT服務每天就要消耗70萬美元左右的成本。僅2022年,OpenAI就花費了約5.44億美元。通過與微軟合作,OpenAI獲得了來自微軟的全方位支持,包括模型工程調優、大規模算力支持、訓練數據的抓取、幫助改善用戶體驗、提供用戶流量、探索商業化模式等。對OpenAI來說,來自微軟的直接投資以及以算力等形式的間接支持,是通向AI之路的剛需。
微軟與OpenAI的合作,究其本質是互惠選擇的結果。微軟可以通過OpenAI獲取最先進的技術,同時OpenAI也可以通過微軟獲得更廣泛的市場和資源。兩方優勢互補,共同實現了ChatGPT這一重大的技術創新應用,迎來了AI的“iPhone時刻”。
微軟與OpenAI合作帶來的啟示
一是前瞻布局,構建領先優勢。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化,國際科技和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科技企業要在快速的技術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前瞻布局、搶占科技創新先機,培育先發優勢。以微軟為例,該公司早在2014年就啟動聊天機器人開發,2017年正式將AI納入公司愿景,2019年投資OpenAI,合作開發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技術,最終成功助力OpenAI在2022年推出顛覆性產品ChatGPT,并通過將OpenAI牢牢綁定在自己的平臺上,讓微軟在人工智能領域擁有了對抗谷歌的最強競爭力。另據2022年各大企業財報顯示,在全球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經濟疲軟、企業營收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谷歌、微軟、亞馬遜、Meta等科技巨頭,仍繼續擴大研發投入(投入增速達15%以上),積極探索前瞻布局人工智能、芯片和云計算等關鍵領域,旨在以持續的技術和平臺前瞻創新不斷鞏固企業的規模領先優勢。
二是合作創新,協同共贏發展。隨著技術不斷更新換代、市場不確定性的快速提升,企業依靠自身力量進行封閉式創新已經不再適應時代要求。科技企業需要以開放的姿態,積極地尋找外部互補資源、信息技術、知識、人才、資本和渠道,通過合作創新來提升創新績效維持企業競爭優勢。谷歌收購DeepMind、微軟投資OpenAI等大型科技企業投資并購初創企業的行為,均體現了企業希望通過外部資源整合、協同創新,快速形成領先技術優勢的強烈意愿,并成功推出AlphaGO、ChatGPT等產品,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跨越式發展。據業界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美國AIGC一級市場中,硅谷在人工智能領域共完成了42起融資,8家人工智能明星獨角獸公司拔地而起。大型科技企業對優秀初創企業實施投資或并購,可以快速提升自身在特定領域技術能力,進而加速構建新賽道優勢。同樣,初創企業借助大型科技企業的資金、資源,可加速技術的迭代升級和商用化進程。
三是創新轉化,賦能企業長期高質量發展。科技成果只有轉化落地,才能實現技術創新到企業發展的關鍵跳躍。從完整創新鏈的角度看,完成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科研成果,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只有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才能實現科技創新的價值和使命,也才能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現實動力。微軟和OpenAI的合作是產研協同推動創新轉化的成功典范。OpenAI專注于持續打磨算法和模型,不斷向前推進技術邊界,微軟則提供平臺資源并全線推進技術成果的落地應用,一方面將ChatGPT等大模型產品集成到自身業務中,構建基于生成式AI的微軟產品組合,推出Azure OpenAI企業版服務等,另一方面積極與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構建基于ChatGPT的生態系統,擴大ChatGPT的應用場景和用戶規模。摩根斯坦利預計,按最低滲透率計,到2025財年,人工智能可為微軟帶來高達900億美元的增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