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月20日電 (記者 劉相琳)記者19日從重慶全市工業和信息化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2023年,重慶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6萬億元。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藍慶華介紹說,2023年,重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高于全國平均2個百分點,列全國第11位;制造業投資增長13.5%,高于全國平均7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的32.2%;預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近1500億元,高于全國平均4個百分點。
2023年,重慶貫通培育3大主導產業、3大支柱產業、6大特色優勢產業和18個“新星”產業,制定實施新一代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材料等14個產業集群行動計劃,逐一組建產業集群發展工作專班。迭代升級16條標志性產業鏈全景圖,編制先進制造業產業發展地圖,逐一明確區縣“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發展方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56個關鍵零部件中僅1個尚處空白,汽車產量升至全國第二。
2023年,重慶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30.3%;筆記本電腦產量全球占比接近一半,連續10年全球第一;智能手機產量全國排名第四;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終端加速涌現。全面形成“整機制造+零部件配套+系統集成”智能裝備及智能制造全產業鏈集群。
在數字化引領變革方面,2023年,重慶推動數字產業補鏈成群,啟動“北斗星”“啟明星”軟件企業培育和軟件人才“超級工廠”建設。新增軟件企業6900余家、從業人員9.8萬余人,累計3.8萬余家、35.6萬余人。謀劃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8大行動,新部署4個“一鏈一網一平臺”試點示范,新認定市級智能工廠17個、數字化車間224個,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典型場景分別達17家、58個。
藍慶華表示,2024年,重慶力爭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至26%;工業投資增長14%;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5%。立足“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總任務,緊扣“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總要求,錨定“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總目標,迭代優化新時代制造強市建設的“具體打法”,推動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