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經營業績保持穩健增長,在助力我國經濟實現回升向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4年3月,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陸續公布了2023年年度業績報告(以下簡稱“2023年年報”)。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從2023年年報來看,運營商牢牢把握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機遇,經營業績保持穩健增長,在助力我國經濟實現回升向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企業實現穩健增長 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
2023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等諸多困難和挑戰,運營商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機遇,保持戰略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企業收入和利潤實現穩健增長。
2023年年報顯示,中國電信經營收入達到5136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通信服務收入實現4650億元,同比增長6.9%,高出行業平均增速0.7個百分點;凈利潤實現304億元,同比增長10.3%,較上年提升4個百分點。中國移動營收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0093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通信服務收入達到8635億元,同比增長6.3%,高出同期行業增速0.1個百分點;凈利潤達到1316億元,同比增長5.0%,創歷史新高。中國聯通實現營業收入3726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通信服務收入達到3352億元,同比增長5.0%;凈利潤達到82億元,同比增長12%,連續7年實現雙位數增長。
從收入和利潤增長來看,2023年三大運營商經營總體表現穩健,收入、利潤實現“雙增長”;同時三大運營商強化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向“世界一流科技型企業”邁進。穩健的經營業績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2023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港股股價分別上漲26.8%、37.5%和9.1%,在資本市場的總體表現良好。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因分析
2023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諸多困難挑戰下,三大運營商實現穩健增長實屬不易,因此探尋其背后的動因和力量意義重大。
強化戰略引領
中國電信錨定“打造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的目標愿景,持續深入實施“云改數轉”戰略,加快“戰新”業務發展和布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中國移動聚焦“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主力軍”的目標,錨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的發展定位,凝心聚力深化落實“一二二五”戰略,強化創新驅動和科技自立自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中國聯通以打造數字科技創新型企業為目標,扎實推進戰略體系持續深化落地,全力擔當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主責,聚焦“聯網通信”和“算網數智”兩大主業,持續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
實現“雙輪”驅動
鞏固基礎業務,加快發展行業數字化業務,實現“雙輪”驅動,成為運營商共同選擇的業務發展戰略。
基礎業務保持穩健增長,用戶規模和價值持續提升。2023年,中國電信移動通信服務收入達到1957億元,同比增長2.4%;移動用戶規模達到4.08億戶,移動用戶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達到45.4元,同比增長0.4%。固網及智慧家庭服務收入達到1231億元,同比增長3.8%;寬帶綜合ARPU達到47.6元,同比增長2.8%。中國移動個人市場收入達到4902億元,同比增長0.3%;移動用戶達到9.91億戶,其中5G套餐用戶達到7.95億戶,5G套餐用戶滲透率達到80.2%;移動用戶ARPU達到49.3元,同比增長0.6%。家庭市場收入達到1319億元,同比增長13.1%;家庭寬帶用戶達到2.64億戶,保持行業領先;家庭用戶綜合ARPU達到43.1元,同比增長2.4%。中國聯通“聯網通信”業務收入達到2446億元,主營收入占比達到73%;“聯接”規模進一步擴大,“聯網通信”用戶規模突破10億戶。
行業數字化業務收入增長較快,成為推動企業收入增長的重要動力。中國電信立足云網融合、“戰新”能力、用戶資源和屬地化服務優勢,在重點行業實現能力與規模雙領先,推動“產數”業務快速發展。2023年,中國電信“產數”業務保持快速發展,收入達到1389億元,同比增長17.9%,占服務收入的比例達29.9%,較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對服務收入增長貢獻率從2021年的51.6%提升至70.4%。其中天翼云收入達到972億元,同比增長67.9%,對服務收入增長貢獻率達到130.6%。中國移動牢牢把握產業數字化發展機遇,積極拓展政企市場,強化“網+云+DICT(DT、IT和CT的融合)”一體化拓展,云、5G雙引擎拉動行業數字化快速發展。中國移動DICT收入達到1070億元,同比增長23.8%,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40.1%(注:2023年中國移動數字化轉型收入同比增長30.3%,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9.7%)。移動云穩居國內云服務商第一陣營,收入達到833億元,同比增長65.6%,對收入增長貢獻率達到64.2%。中國聯通加大力度發展“算網數智”業務,年收入達到752億元,主營收入占比達到22.4%,對收入增長貢獻率超過50%,其中聯通云實現收入510億元,同比增長41.6%,對收入增長貢獻率達到84.2%。
強化科技創新
運營商切實貫徹國家關于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強化核心技術攻關,壯大科研隊伍,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
完善科技創新布局。中國電信錨定打造科技型企業的愿景目標,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戰略核心,打造RDO(研究、開發、運營)協同的科技創新體系,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聚焦云、網、人工智能、量子/安全四大方向開展技術攻關。中國移動積極融入國家創新大局,全力強化創新引領,加快推進科創體系優化布局,升級“一體五環”科創體系,啟動實施“BASIC6”(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能力中臺、算力網絡、6G)科創計劃,持續加大對5G、AICDE(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領域的研發投入,加強核心能力建設,為業務發展注智賦能。中國聯通以打造科技創新型企業為目標,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聚焦核心技術,積極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特色能力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3年,中國電信研發費用達到131億元,同比增長24%,占主營收入的比例為2.82%;中國移動研發費用達到287億元,比上年增長58.7%,占主營收入的比例為3.32%;中國聯通研發費用達到80.99億元,同比增長18.5%,占主營收入的比例為2.42%。
不斷壯大科研隊伍。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電信研發人員達到3.28萬人,研發人員占比達到11.8%,較上年提升3.52個百分點,科技領軍人才累計達到138人。中國移動研發人員達到4.65萬人,研發人員占比達到10.3%,較上年凈增1.5個百分點。中國聯通研發人員達到2.12萬人,研發人員占比達到8.7%,較上年提升1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中國電信突破云操作系統、云數據庫等核心技術,智算云平臺行業領先,“國云”框架全面成型;攻克“天地一體”網絡融合多項關鍵技術,推出全球首個大眾智能手機直連衛星服務;發布千億級參數星辰語義大模型,百億級參數星辰視覺大模型和多模態星辰大模型。中國移動牽頭制定5G-A國際標準60項,位居全球運營商首位,6G創新成果數量穩居全球運營商第一陣營;成功研制國內首款可重構5G射頻收發芯片“破風8676”;構建“1+N”通專大模型體系,自主研發安全可控的“九天”系列通用大模型,發布“九天·眾擎”基座大模型。中國聯通發布全球首款5G RedCap(5G輕量化)商用模組;開發網絡專家、用戶服務、政企服務、經濟、反詐等行業大模型;布局“1+N+X”智算能力體系,推出“星羅”先進算力調度平臺,提供“通算—智算—超算”異構算力等服務。
加強算網建設
運營商順應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和算力需求指數級增長的趨勢,強化網絡精準投資,加強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數字化底座。
中國電信加快推動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智能化發展,筑牢數字底座,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石。積極打造“云智、訓推一體”,“云網邊端”協同的分布式算力基礎設施,聚焦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區域,加大智算中心建設力度,智算規模達到11.0EFlops。推進數據中心向AIDC(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變革升級,打造高速、無損、彈性的智算中心網絡,優化大帶寬、廣覆蓋、低時延、高可靠的DCI(數據中心互聯)網絡,穩步推進通用算力建設,“一城一池”覆蓋達到280個城市,邊緣節點超過1000個,通用算力規模達到4.1EFlops。
中國移動全力推進“兩個新型”,系統打造以5G、算力網絡、能力中臺為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持續推進“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數智底座不斷夯實,數智化發展質效不斷提升。“雙千兆”保持領先,中國移動全力鍛造5G精品網絡,與中國廣電深入開展共建共享,基本實現全國鄉鎮以上連續覆蓋,重要場所、重點區域、農村熱點區域有效覆蓋。積極落實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戰略部署,初步建成技術和規模全面領先的全國性算力網絡。算網基礎不斷升級,數據中心能力覆蓋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全部樞紐節點,通用算力規模達到8.0EFlops;加快形成“N+X”多層級、全覆蓋的智算能力布局,智算規模達到10.1EFlops;建設全球首個最大規模省際骨干400G OTN(光傳送網)網絡,打造“1-5-20ms”三級“算力時延圈”。
中國聯通加快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不斷鞏固和夯實企業長期發展的基石。共建“5G中頻一張網”,實現“4G中頻共享一張網”,建成900MHz“低頻網”;持續推動千兆光網覆蓋,寬帶端口超過2.6億個,10G PON(無源光纖網絡)端口占比超過70%;全面落實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積極部署架構先進、安全可靠、服務卓越的新型算力網絡,構建多級算力供給,推動“1+N+X”總體智算規劃布局,并通過“5+4+31+X”算力資源布局,完善多級架構,使算力中心覆蓋國家八大樞紐節點和31個省(區、市),數據中心機架規模超過40萬架,完成29個省(區、市)千架資源布局,骨干云池覆蓋超過230個城市,邊緣計算節點超過600個。
深化企業改革
運營商以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為契機,加強公司治理,推進機制體制創新,不斷激發員工活力。
中國電信強化以用戶為中心的組織、流程和機制建設,持續完善組織體系建設,組建人工智能公司、量子科技集團、視聯網公司、無人科技公司,衛健、教育、金融、政務4個政企行業BG(業務組)率先實現市場化運作和公司化運營;深化市場體制機制改革,在科技創新領域推進實施“揭榜掛帥”等制度,大力推動“人才強企工程”,云計算、人工智能、量子等重點領域戰略級頂尖人才引進取得突破,并通過“技術總師制”“人才特區”“人才工作站”等創新機制,為專家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舞臺;完善市場化用工機制,打造更加精準靈活、規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機制,充分激發員工活力。
中國移動將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完善董事會授權機制;戰略領軍人才實現突破,“十百千萬”人才“雁陣”持續建強,“技術總師制”“人才高地示范區”改革成效不斷提升;激勵體系進一步優化,牽引業績增長、激發科創動能,將多項政策向核心骨干、基層一線傾斜。科學管理不斷深化,完善“管戰建”協同機制,建立健全產品運營機構,組建省公司、專業公司聯合產品運營團隊,切實增強“戰建”協同合力。
中國聯通持續推動多元化董事會高質量建設,持續完善治理機制,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新治理”模式;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推進“一個聯通、一體化能力聚合、一體化運營服務”,不斷提升面向政企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在組織結構方面,成立18個“行業軍團”,有效促進全集團能力要素深度融合、高效聯動;深化市場化激勵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打造奮發有為的干部隊伍。
發展展望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關鍵之年。2024年,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運營商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趨勢,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重點從三個方面精準發力。
一是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這客觀要求電信運營商把握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機遇,順應人工智能迅猛發展趨勢,踐行國企擔當,轉變發展方式,重點從強化科技創新、進一步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布局未來產業、以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推進數實深度融合、全面深化企業改革、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等方面系統推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二是充分認識發展中面臨的困難、風險和挑戰。2024年1—2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2%……我國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回升向好態勢。不過,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社會預期偏弱,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并不穩固。這必將對我國電信業發展造成影響。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我國電信業務收入達到2923億元,同比增長4.3%,較2023年下降1.9個百分點,經濟大環境對電信業發展的影響已經顯現。再從2023年年報來看,2023年運營商經營業績較2022年有所下滑,例如2023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主營收入增長率分別為6.9%、6.3%和5.0%,與2022年相比,分別下降1.1個百分點、1.8個百分點和2.8個百分點,這充分說明運營商收入持續增長面臨壓力。因此,運營商應對2024年企業持續發展面臨的困難、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有充分的認識和有效應對,重點從供需兩端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在促進數字經濟向更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中實現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三是要錨定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目標,篤行實干,聚力前行。從2023年年報來看,三大運營商經營穩健、資本市場表現良好,且連續多年進入世界500強;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運營商距離“世界一流企業”尚有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流科創平臺稀少、科技創新實力不強、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多;在數字化服務領域真正“叫得響”、廣受用戶歡迎的數字化平臺和應用服務不多,產品品質和附加值低;企業治理尚不適應企業轉型發展的需要,現代企業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頂尖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嚴重不足。因此,對于運營商來說,企業發展不僅要追求收入規模和良好的資本市場表現,更要向“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邁進,這才是企業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刊載于《通信世界》總第941期
2024年4月10日 第7期
原文標題:《2023年運營商實現穩健增長動因分析及未來發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