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是新時代的生產力,可以促進5G、云計算、人工智能、元宇宙、智慧城市等的發展。如今中國的大模型產業也飛速發展,已經有幾百家大模型公司發布了上百個大模型的備案,這也同時帶來了算力的缺口。我國目前已經布局了40多家智算中心來解決算力缺口的問題。
近日,智算產業生態創新論壇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認為,我國算力總體缺口仍然巨大,供需不平衡現象仍然突出,算力結構需進一步優化調整。超算與智算走向深度融合發展,能夠更好地推動千行百業發展。
2023年3月27日,科技部正式啟動了“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Al for Science)項目,加快推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高性能計算中心與智能計算中心異構融合發展。
“我們要構建新一代的超智融合的算力中心,這個才是我們的AI2.0時代,也就是大模型時代最關鍵的基礎設施,同時要強調開放、融入、綠色、普惠和服務?!睆堅迫獜娬{。
在超算基礎上,還需要各種各樣的智能計算平臺、超算平臺、大數據云平臺,就可以支持Al for Science產業賦能,支持大模型的服務,支持AIGC的產業賦能,支持多元的產業發展。
總體來說,張云泉認為,在大模型領域,通用大模型數量正在加速收斂,垂直行業大模型落地對推理算力或訓推一體算力的需求增加。在算力應用方面,大模型、生成式AI、AI For Science應用場景增多,行業滲透率持續提升,算力服務也將不斷發展,在算力、超算互聯網領域,有望出現“類京東、類淘寶”的算力照務平臺。
2024年,張云泉認為全精度、大算力、高互連國產芯片有望突破,以此為基礎的新一代智能超算系統有望實現雙力融合。液冷技術加速普及,同時對“算力+綠色電力”雙力一體化協同模式的探索進一步深入算數融合。在國家數據局研究實施“數據要素X”行動下,算力基礎設施與數據基礎設施將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