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拱墅區面點大師技能PK(主題)
鮮肉包子制作成為必考題(副題)
杭州日報訊(記者 許卓恒 拱墅微融圈 章柯清 孫玨)惟妙惟肖的枇杷酥,熱氣騰騰的鮮肉中包,精美的廣式蝦餃……5月15日下午,來自拱墅區各大知名酒店的中式面點大廚齊聚城中香格里拉酒店,參加“926工匠日”杯中式面點師職業技能競賽。
20支參賽隊伍的陣容都挺強大,分別來自杭州城中香格里拉大酒店、浙江大酒店、運河祈利、溫州湯團店等多個星級酒店及杭城知名老牌餐飲店,其中不少酒店都派出主廚參加比賽。
鮮肉中包出爐。杭州日報記者 許卓恒 攝
根據競賽規則,參賽選手要在1小時內現場發酵面團制作“規定品種”鮮肉中包,同時完成“自創品種”面點。
都說同題競技最能考驗水平,這次中式面點技能比賽中,鮮肉中包的PK無疑是最激烈的。廚房里,參賽隊伍隊員間精心配合,和面、揉面、搟面、制作、蒸包等每個環節都做得一絲不茍。特別是在醒面和蒸包中,大廚們全都掐表計時,來不得半點馬虎。“包子包完后不能馬上蒸,起碼要讓包子再發酵半個小時左右,這樣的肉包子才好吃。”來自瑞萊克斯酒店的參賽隊員梁小閣說出了做肉包子的小門道。梁小閣是河南人,從小喜歡吃面食,也喜歡研究各類面食制作,到杭州酒店做中式面點師已經有8年了。
那么如何評判誰家的鮮肉包做得最好吃?此次大賽評委,來自杭州餐飲協會的葉飛老師說,“我們從色香味形來打分,面要又白又細膩,肉要有香味,還要有一定的湯汁,包子收口要細,包子分酵母發酵和老面發酵,這次統一用的是酵母發酵。”光看顯然是不行的,評委們還通過現場品嘗來給各家的肉包打分。
“自創品種”比賽中,面點師們發揮創意,結合時令節氣和傳統文化,將市井濃濃的煙火氣和自身對面點研究的心得都融入面點作品中。他們不僅對發酵的溫度、水分進行實時的掌控,還對擺盤進行設計組合,搭配出地域特色和視覺特色。來自杭州新華路上的老店——溫州湯團店的汪師傅做了一盤香糯可口的“擂沙湯圓”,杭州人也稱其為“驢打滾”。汪師傅在溫州湯團店干了20多年了,從服務員干到合伙人,“我們店里的鮮肉湯團深受許多老杭州人的喜愛,也是我們店里的明星產品。”
“技能人才是大時代中振翅高飛的領頭雁,在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拱墅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