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出務工青年“帶著工廠”返鄉(主題)
產業在家門口聚起來,企業在家門口興起來,群眾在家門口富起來(副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榆
閱讀提示
20多年前,百萬務工人口從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出發,前往東部沿海地區務工。這些年來,他們積累了大量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資源,也看到了產業轉移的機遇。如今,這些有志青年決定“帶著工廠”返鄉,助推人力資源優勢升級,幫助更多群眾實現家門口致富。
5月29日清晨,在綠意盎然的烏蒙大山深處一家服裝工廠內,縫紉機嗡嗡作響,上百名工人分布在裁剪、熨燙、縫制等不同崗位,處理著各式各樣的服裝、手包、布帶等物料。“當時計劃招工200人,竟有1700人報名!”回憶起返鄉建廠招工時的情形,今年40歲的工廠負責人彭聰顯得十分動容:20多年前,他從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林口鄉出發,成為當地百萬外出務工者中的一員;幾年前他再度背起行囊,卻是為了“帶著工廠”返鄉。
作為云南省第一人口大縣,鎮雄縣總人口171萬人,農村勞動力79.11萬人,外出務工人員長期保持在49萬人以上,逐步形成了通過勞務輸出實現增收致富的“打工經濟”。近年來,人口優勢在當地的表現顯著升級,許多和彭聰一樣的務工青年返鄉建廠,推動“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
多年外出務工積累經驗
“鎮雄縣曾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我出門的時候也是家境貧寒,上海、浙江、江蘇等地都去過。”彭聰告訴記者,剛開始在服裝廠做生產技工,通過努力學習當上了管理者才有了一些積累,后來在浙江嘉興開辦起自己的第一家服裝廠。
在嘉興辦廠的這些年,彭聰逐漸感受到生產和用工方面的變化。“東部大量勞動密集型工廠轉移至廣西、貴州、江西等省份,嘉興等東部沿海城市的用工越來越難。”彭聰說,工廠陸續遷至中西部后,來自中西部的勞動力得以實現就近就業,也就不愿再遠赴東部沿海務工。
如今已是昭通市駐金華市團委書記、羅旺斯集團總經理的吳長斌,也經歷了相似的務工階段。“2001年,我就外出到浙江永康務工,從門業龍頭企業普工開始做起,經歷了鈑金班長、銷售經理等崗位,積累了一定技術和管理經驗。”在2015年決定創業時,吳長斌也選擇了非標門生產銷售領域,600名公司員工中有160人都是鎮雄籍。
據了解,鎮雄縣長期在外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浙江、廣東、福建等省份,僅五金工、縫紉工、水晶工等技能人才就超20萬人,其中在外務工創業時間最長的已超過30年,不少人還借助多年務工經驗成為行業優秀企業家、管理精英或高技能人才,積累了大量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資源。
技能人才開始“組團”返鄉
在東部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同時,當年的勞務輸出地也在為人才回引做準備。近年來,鎮雄縣瞄準人力資源優勢,大力實施“大眾回引、萬眾創新”等行動,落地一批紡織服裝、五金等勞動密集型主導產業,積極打造產業興、政策優、要素活的返鄉創業就業平臺。
一些早年外出務工人員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返鄉創業的意愿越來越強。2018年,彭聰將嘉興的房產變賣、工廠關停,舉家回到林口鄉,在家門口辦起了云南中潤服飾有限公司,后又在菜子村、木黑村、硝林村建起了15個就業扶貧車間。2019年,他在以勒鎮易地扶貧搬遷點建設服裝產業園,有30條加工生產線規模,可招收2000名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
“有人力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市場優勢,最重要的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家一拍即合回家,我們有信心把鎮雄打造成為‘西南五金之城’。”2023年10月,吳長斌也帶領商會單位“組團”返鄉創業,并積極和永康五金產業鏈的其他配套企業溝通交流,其中6家已簽訂入駐協議。
據記者了解,為幫助創業者從資金源頭解決實際困難,鎮雄縣全面實施“古邦歸雁”計劃,對有創業意愿的返鄉人員給予政策扶持,對縣內就業幫扶車間吸納就業給予激勵獎補,鼓勵縣內企業吸納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2021年以來,累計為4787戶企業發放創業貸款9.07億元。
家門口的產業漸成規模
通了高速、有了高鐵,依托20萬在外務工的紡織、五金行業人力資源優勢,相關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示范園區也在鎮雄興建起來。以吳長斌所瞄準的“西南五金之城”為例,鎮雄以勒五金高新產業園區以門窗和鎖具為突破口,打造五金產業孵化中心。項目建成后,可提供就業崗位2萬余個,吸引大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
從過去外出務工的“人隨廠走”,逐步向集體返鄉的“廠伴人遷”轉變,產業集聚效應也進一步帶動就地就近就業。截至目前,鎮雄縣入園企業已達100余家,解決就業5000余人,下一步還將持續完善創新創業平臺,健全創業就業機制,爭取用5年至10年的時間,引進企業200余家,解決就業5萬余人,打造更高質量的返鄉創業示范園區。
2016年從大學畢業的朱邦,就專注于當地的人力資源對接服務。2021年10月,他返鄉成立人力資源公司,先后開發了“西南招聘網”“蜂鳥零工”線上服務平臺,建設運營兩個標準化零工市場。目前,公司業務覆蓋了5個縣區,就業合作區域含上海、福建、浙江、江蘇等地,平臺簡歷達3.6萬余份,累計服務求職人員10萬余次。
鎮雄縣人社部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當地通過多種方式積極為農村勞動力從“向外輸”到“往回引”搭橋解難,幫助3.53萬人返鄉創業就業,其中創業1.48萬人、就業2.05萬人,讓產業在家門口聚起來、企業在家門口興起來、群眾在家門口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