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公開了他今年的兩會建議。建議共5項,其中包括關于加快推進自動駕駛量產的建議、關于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關于優化新能源汽車號牌設計的建議以及關于加強“AI換臉擬聲”違法侵權重災區治理的建議。
當前,汽車產業已經邁入智能化的高級階段,智能駕駛(含輔助駕駛L1和L2級別、自動駕駛L3和L4級別)成為汽車工業的必爭高地,歐美等發達國家正在積極推進自動駕駛量產和法律保障。我國L3級自動駕駛正開展上路通行試點,L4級自動駕駛示范應用穩步推進,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初具條件,亟需加強自動駕駛功能量產應用,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
對此,雷軍建議,推進自動駕駛汽車大范圍測試驗證,加快量產商用進程。推動設立自動駕駛專屬保險,加強安全使用宣傳。加快出臺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合法上路身份。
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相比用了近10年時間實現年產銷量破百萬輛,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從百萬輛到千萬輛僅用了約6年時間,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目前,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正在加速融合,這個過程離不開豐富的產業生態支持,而現階段我國充電樁、車載硬件、輔助智能終端等產業領域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需構建統一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
對此,雷軍建議,推動充電設施互聯互通。開展車載硬件技術協議標準化建設。鼓勵車企開放智能生態。
人工智能終端作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重要載體,正在加速從智能手機、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向智能家居設備、機器人等多元領域拓展。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終端不僅是拉動消費需求、激活市場活力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動產業鏈高端化、智能化升級的核心動能,更是搶抓人工智能落地應用新賽道、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導向。當前人工智能終端處于快速發展的起步階段,為更好推動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范發展、協同發展、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亟需突破核心技術,構建協同創新生態。
對此,雷軍建議,健全人工智能終端標準體系,引導產業良性發展。強化人工智能終端產業協作,構建應用協同生態。加大人工智能終端支持力度,推進產業創新發展。
隨著年輕消費者數量增多,用戶對汽車外觀與個性化功能擁有更加多元化的需求。例如,新能源汽車的綠色號牌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汽車產品的設計效果,現有汽車號牌不具備智能化能力,難以滿足日常出行、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發展需求。優化號牌顏色設計、拓展號牌智能化功能對于推進汽車消費、增加經濟活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對此,雷軍建議,重啟號牌式樣調研論證。拓展號牌智能化功能。做好試點探索工作。
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AI換臉擬聲”在影視、廣告、社交等領域的廣泛興起,成為喜聞樂見、傳播力強、易成熱點的技術應用。但同時也看到,“AI換臉擬聲”不當濫用成為違法侵權行為的重災區,易引發侵犯肖像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以及詐騙等犯罪行為,不利于構建“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
對此,雷軍建議,加快單行法立法進程,在安全與發展并重的基礎上提升立法位階。強化行業自律共治,壓實平臺企業等各方的責任和義務。加大普法宣傳的廣度力度,增強民眾的警惕性和鑒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