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呂雅寧
編輯 | 蘇建勛
今天是12月7日,COP28休會一天,這也意味著COP28的上半程已結束。
回顧上半周的“大會成績單”,資金籌集成果成為亮點之一:
COP28在前五天內已籌集超過830億美元,其中最受關注的“損失與損害”基金在COP28開幕首日就達成一致,可謂是一項驚喜開局。
迄今為止,“損失與損害”基金已募集到7.26億美元。這項基金將幫助那些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發展中國家,為其提供損失補償。對這些氣候脆弱國家而言,是一項來之不易的勝利。
作為COP28東道主的阿聯酋,也在大會開幕第二天就大規模出手,宣布捐款300億美元成立一個新的氣候基金ALTéRRA,以加速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幫助貧窮國家減輕氣候災害。其中,250億美元將用于氣候戰略投資,另外50億美元專門用于激勵投資流入全球南方國家(即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等低收入國家)。
“談判必須將資金置于核心位置?!?《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Simon Stiell)在12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中說。“錢”的問題始終是氣候大會的關鍵議題,也是實現氣候公正轉型的關鍵舉措。
不過,與巨大的資金需求相比,這些資金承諾還處于“杯水車薪”。
特別是對于“損失與損害”基金機制,各國認捐的資金數額過小引發了外界質疑。有環保機構的研究表示,發展中國家每年遭受的損失和損害就已超過4000億美元,并且還在不斷增加。
COP28的大會觀察員也表示,關于“損失與損害”基金機制中沒有明確要求資金規模、資金補充周期,也沒有提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引發外界質疑。
有批評聲音稱,由世界銀行管理“損失與損害”基金仍是富裕國家的主張;世界銀行的資金申請、審批和獲取流程相對復雜,而且手續費也十分高昂,這不利于真正為氣候脆弱群體提供支持。
不過整體而言,即使“損失與損害”基金機制并不完美,但確實是此次大會的一份突破性成果,各項細節問題在未來尚待進一步完善。
COP28大會現場。圖源:作者拍攝
除了資金問題取得突破,COP28的第一周也通過了一系列重要決議文件:
包括首次通過關于糧食系統轉型和健康的宣言、關于三倍可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效的宣言,以及重排放行業脫碳的舉措、全球制冷承諾等。
36碳此前報道:36碳直擊COP28|“全球脫碳加速器”推出,可再生能源要增至三倍
本次大會的另一大關注焦點是 “全球盤點”,即全球目前在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的進展情況,以及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但目前這一盤點結論仍在討論之中。
12月5日,各國談判代表就“全球盤點”制定了一份新的文本草案,但24頁的文本中包含很多模糊措辭,且未對下周會議結束時將商定哪些內容,給出明確方向。
“在全球盤點中,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一份起始文本……但這只是一堆愿望清單,而且充滿了故作姿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說。
另外,關于化石燃料“未來命運”的激辯仍在進行中。每天都會見到呼吁淘汰化石燃料的民間社會團體在大會現場發出抗議,要求大會制定淘汰化石燃料的時間表。
另外一邊,有媒體報道指出,來自化石燃料行業的參會人數已經創下紀錄,相比COP27翻了兩番之多,被批評稱是“利用氣候大會的場合來談化石燃料生意”。
目前,究竟是“徹底淘汰”(Phase out)還是“逐步減少”(Phase down)化石燃料仍在討論之中,這項措辭也將在大會最終決議中體現。
COP28大會現場,抗議者呼吁淘汰化石燃料。圖源:作者拍攝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氣候也正在變得更熱,這也給進入關鍵階段的COP28增添了一份焦灼。
12月6日,歐洲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 (C3S) 宣布,今年11 月的平均氣溫已連續第六個月打破紀錄。機構指出,2023年將取代2016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下一周是COP28的關鍵階段,根據計劃COP28大會將在12月12日落幕。COP28的最終協議文本將會影響各國未來十余年的氣候政策,為各國在2025年提交下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提供參考。
有多位氣候專家預測,COP28大會大概率會延期閉幕,因為很多關鍵決議、措辭直到最后一刻都很難達成一致。
COP28在驚喜中開幕,在突破與進步、激辯與矛盾共同交織中度過了上半程,一系列懸而未決的問題亟待在下半程中得出結論。這屆大會將會劃上一個怎樣的句點?能否帶領人們遠離“氣候懸崖”的邊緣?下周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