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詠嵐
編輯 | 彭孝秋
硬氪獲悉,近日,深交所公布了對上海國創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創醫藥”)的IPO終止審核決定。國創醫藥于12月12日主動申請撤回上市申報,其IPO之路按下了暫停鍵。
國創醫藥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及代理等業務于一體的綜合型醫藥企業。根據招股書披露,化藥制劑、原料藥、中間體及中成藥等自產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已成為國創醫藥的主要營收來源。
業績方面,2020—2022年,國創醫藥的營收分別為4.19億元、3.9億元、4.47億元;對應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38億元、0.61億元、0.76億元。在扣非凈利潤穩步增長的同時,國創醫藥的營收在2021年出現了短暫下滑。據悉,其原因主要是銷售額占總營收四成的普瑞巴林膠囊被納入集中采購,銷售價格大幅下降,導致營收表現“拖了后腿”。
圖源招股書
國創醫藥的產品主要包括普瑞巴林膠囊、替米沙坦片等化藥制劑,格列美脲、鹽酸依匹斯汀等原料藥及中間體,以及益心舒顆粒、頸康膠囊、熊膽痔靈栓等中成藥。而普瑞巴林膠囊當屬國創醫藥的“王牌產品”,是國內首仿藥。其于2020年通過一致性評價,并進入國家藥品集采,被批準用于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纖維肌痛、成人部分性癲癇發作的添加治療。據悉,該產品在“橫空出世”后便占據當年國內市場近三成的份額。
圖源招股書
在集采前,普瑞巴林膠囊的平均銷售單價為6.01元/粒。集采實施后,2021年、2022年平均銷售單價為2.94元/粒、2.48元/粒,單價下降近五成。此外,不少藥企試圖“分一杯羹”,截至今日,市場上獲批的普瑞巴林主要產品不少于十五個,因此國創醫藥還需要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
需要注意的是,普瑞巴林膠囊是國創醫藥四年前收購得到,而并非為自主研發。可以說,國創醫藥尚未擁有可以成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自研藥物,無疑為沖刺深交所帶來了更多不確定因素。
在中成藥領域,國創醫藥的代表性產品益心舒顆粒已成為國內同類產品中唯一無糖顆粒劑,已中標中成藥19省聯盟地區集中采購。根據招股書顯示,僅在2022年,自家的益心舒顆粒已在國內全劑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三。
客戶方面,主要客戶由國藥控股、上海醫藥、華潤醫藥等國內公立醫療機構,佛山德芮可、天津藥物研究院等醫藥研發生產企業,與大型藥品配送企業組成。而國藥控股連續三年皆是國創醫藥的第一大客戶。
圖源招股書
圖源招股書
國創醫藥股權結構較為分散,目前暫無控股股東與實控人。在紅籌架構拆除日(2020年12月25日)前,公司前身國創有限實際上是外商獨資企業,控股股東為香港康聯。但在紅籌架構拆除后,公司無控股股東與實際控制人。
據悉,國創醫藥自家的普瑞巴林膠囊集采執行期已臨近屆滿。面對仿制藥價格持續承壓,國內普瑞巴林藥廠遍地開花的背景下,如何提升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成為國創醫藥亟待解決的重中之重。
36氪制圖
36氪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