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田哲
編輯 | 李勤
36氪獲悉,1月16日,大卓智能在蕪湖舉行首屆大卓智能生態日,參與企業包括四維圖新、博世、禾多科技等公司。大卓智能正在聯合智駕上下游企業,將智駕方案應用于更多奇瑞集團品牌車型。
大卓智能正在為奇瑞的乘用車、商用車開發不同的智駕方案。
乘用車方面,大卓智能的智駕方案已應用于星途瑤光、瑞虎9兩款車型,預計在2024年,大卓智能計劃將智駕方案搭載30-50萬輛車,智駕合作伙伴的方案將搭載奇瑞品牌車型超過90萬臺車;2025年,大卓智能將沖擊銷售國內外的200萬輛車都搭載大卓智能的智駕方案,合作伙伴的智駕方案上車超200萬輛,計劃主銷車型ADAS整體配置率超過80%,L2+智駕方案的配置率超過30%。
商用車方面,大卓智能正在為奇瑞集團開發Robotaxi、自動駕駛清潔車、自動駕駛牽引車等不同自動駕駛車型,部分無人駕駛商用車將投放于全國13座奇瑞工廠,預計2026年的無人駕駛商用車投放數量超過1萬臺。目前,奇瑞超級一廠已應用一臺大卓智能開發的自動駕駛拖掛車。
對于成立不久的大卓智能來說,在短短兩年內將智駕方案應用于數百萬輛車型,難度顯然不小。為了達成目標,大卓智能的研發團隊已初具規模。據大卓智能CEO谷俊麗介紹,目前大卓智能已在蕪湖、上海、深圳、美國四地建立研發基地,團隊人數超500人,其中碩博占比超過60%。
奇瑞集團認為通過長期燒錢的方式加速智駕方案研發無法持續,要求大卓智能以較低的成本,開發表現優秀的智駕方案。因此,大卓智能的智駕方案開發,相對行業進度有所滯后——2024年推出高速NOA,2025年推出城區NOA。
目前,大卓智能已開放對外融資。據谷俊麗透露,大卓智能的融資進展遠超預期。
過去,谷俊麗曾任職特斯拉、小鵬汽車,彼時兩家車企的年銷量較少,而現在她負責著為年銷數百萬輛車的奇瑞供應智駕方案。她坦言,身份及任務的切換也充滿著挑戰。
在她看來,過往的很多自動駕駛只研發一款產品,服務一個車型,現在服務車型規模如此龐大,大卓智能需要掌握產品開發方法論、項目群組管理方法論、市場分析方法論,以及用戶拓新運營方法論。因此,大卓智能正學習華為IPD流程,研究每條產品線下的市場、用戶、客戶的價值,以及大卓智能所產生的價值。清楚目標用戶、客戶,以及對應的整車價格后,智駕方案就能直接應用相關車型。
其次,她認為產業需要協同,通過燒錢打造一個產品點無法形成產業化,后續自動駕駛公司需要面對如何同時進行十余個量產項目。
最后是生態管理,大卓智能負責為商用車、乘用車組建生態,需要測算成本,以及兩者之間是否能技術互補,這考驗著對行業的判斷。
據介紹,奇瑞集團正在加速向新能源轉型,軟件工程師占奇瑞研發團隊的30%。乘著奇瑞的東風,聯合智駕合作伙伴,或許能幫助大卓智能的智駕研發之路走得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