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蘇建勛
觀察中國硬件公司的全球競爭力,1月中旬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是一個絕佳的場景。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展會,有4000多家企業在這里通過創新產品競技,其中有近30%的中國企業。
“我們已經把明年的展位訂上了。”CES開展當日,中國耳機品牌萬魔科技市場人士對36氪說。
但凡有海外業務的中國消費電子企業,參加CES,都是一個極具性價比的選擇。
作為頂級國際展會,CES的展位租金并不高,標準展區每平方英尺(Feet Square)50美金。以一個50多平方米的展位來說,四天展期(不含現場搭建)費用為三萬美金左右,折合人民幣約為22萬元。
“國內一個普通禮品展,三個平米就要10萬元了。”有企業負責人這樣對比。
成本只是一方面,CES上能獲取的買手資源,更是廠商們最為看重的。“全球各地的代理商,都非常喜歡在CES上尋找合適的的品牌和產品。”上述萬魔科技市場人士對36氪說到。
萬魔科技在CES展會收到的厚厚一摞合作方名片。
在CES參展,對于國內AR廠商XREAL有著重要意義。創始人徐馳對過往經歷印象深刻:2020年XREAL參展CES時,韓國三大運營商之一的LG高層前來參觀,看到XREALl當時推出的消費級AR眼鏡后非常驚喜:“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產品。”
半年之后,LG與XREAL達成合作,通過5G套餐捆綁,在韓國線下門店開始銷售,這讓尚屬于初創公司的XREAL,有了珍貴的海外市場渠道。根據2022年XREAL全年業績總結,XREAL全年出貨量達9.8萬臺,全球市場占有率達37%。
在徐馳看來,CES的到場觀眾有著極高的含金量,他們懂行、有資源,“是能自上而下推動創新的那群人”,因此在展位設計上,徐馳要求一定要可交互,且配備會議室,方便洽談合作。
XREAL的展位在今年CES上有著頗高的人氣。拍攝:蘇建勛
“我們在CES上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Congratulations(祝賀你)!”徐馳對36氪說,“因為來看過產品的人,都知道能做成今天這樣有多么不容易”。
論及新產品的市場接納程度,不少參展CES的中國企業認為,真正具備創新點的產品,反而在美國市場更具優勢。
“海外市場對創新產品的包容度會更高。”時空壺創始人田力對36氪說到,自2016年創立公司至今,時空壺已是亞馬遜翻譯耳機類目BestSeller第一名的品牌,在田力看來,對比國內用戶對電子產品今天下單隔天包郵到家的習慣,海外用戶對創新產品的態度更偏向“好飯不怕晚”。
田力以時空壺早期的產品眾籌經歷舉例,為了打磨產品,時空壺第一款翻譯耳機自2017年發起眾籌后,到2019年初上市,中間讓用戶等待了一年半的時間,但上市之后,其便攜、不間斷、無需點按地自然翻譯體驗,迅速在用戶中積累起口碑。
本屆CES上,時空壺推出了一款X1 AI同聲傳譯器,不需要操作任何APP,僅需要從設備中取出耳塞,用戶就可以實時進行跨語言交流。
據統計,2024年總計有13萬人參加CES,這里如同一個試煉場,廠商們的產品創新水平,被一同擺在諾大的會場里,接受競爭對手、代理商、專業媒體、KOL們的檢閱,至于產品能否脫穎而出,全憑本事。
1、要靠創新贏得市場的“糖”
想要在消費電子發達的美國市場立足,中國企業們如今的普遍共識是:除了做出打動用戶的創新點,別無他法。
至于具體的創新點上,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現有市場的品類里,找到單點式的突破口,將產品在某一個功能的技術單點,做到極致。
“我們創造了兩個紀錄,一個是運動耳機里音質最好;還有世界上首款防水達到七級的運動耳機。”在CES現場,萬魔科技合伙人兼CEO李傳剛對36氪表示。
萬魔科技合伙人兼CEO李傳剛
作為國內老牌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設計制造商)廠商,萬魔以耳機制造產業鏈聞名,如今直面消費者推出終端品牌,李傳剛直言,曾經的萬魔在品牌上缺少積累,要想摘掉ODM的帽子,就需要找準定位,發揮供應鏈優勢。
推出產品前,李傳剛帶團隊做了大量調研,他們發現,疫情后戶外運動風靡,相關產品銷量激增,開放式耳機的不入耳設計,很好滿足了用戶收聽+社交的雙重需求,但在當時,作為瞄準運動場景的新品類,運動耳機的音質尚有較大提升空間,這也給了萬魔團隊機會。
為了提升音質,萬魔科技在耳機中采用了類鉆石振膜,憑借超高硬度,這類振膜在震動的時候力量會更大;另外,萬魔還采用了雙磁路強磁單元設計,同樣的產品體積內可以塞入更多項圈,這些設計都讓萬魔耳機的功率更低,音質更澎湃。
我們是ODM,成本效率 ,別人已經在細分品類占有了心智,只是“臉”不一樣,想獲得席位是很難的,我們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我們與別人怎么不一樣。
“我們是ODM起家,在成本效率上更有優勢,但想從品牌層面去占有用戶心智還是很難的,所以更要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去思考差異性。”李傳剛對36氪說。
萬魔科技推出的開放式耳機產品。圖片來自萬魔科技官方
在已有品類里深耕功能創新,正浩EcoFlow也是一個例子。
本屆CES上,正浩EcoFlow推出了全球首款家庭能源系統“德DELTA Pro Ultra”,其專為長時間停電或日常全屋供電設計,單機容量6kWh,最多可擴展至90kWh,可以滿足一個三口之家使用一個月。
隨著全球多地能源危機凸顯,便攜式儲能在2023年爆發,廠商在電池容量、充電效率等指標上難分伯仲,可越是這樣,競爭往往更加激烈,在此背景下,正浩EcoFlow在產品規劃時,不僅要考慮性能指標,更要兼顧產品設計的簡約、性價比。
由于北美市場人力成本高昂,正浩EcoFlow對此專門研發的堆疊式外觀等設計,可快速安裝并實現擴展容量,安裝成本在2000-4000美金左右,其他品牌的成本則在5000美金-10000美金區間。
正浩EcoFlow推出了全球首款家庭能源系統“德DELTA Pro Ultra”。拍攝:蘇建勛
“單純堆容量很容易,但想要產品強大還要簡約,就還要解決性價比的平衡,這其實是市場洞察的問題。”正浩EcoFlow現場工作人員Clara說道。
而在產品創新中,更難的一步,就是從0到1創造新品類。
作為全球AR領域的代表企業,XREAL在今年CES前夕推出新款產品XREAL Air 2 Ultra,其搭載了計算機視覺功能的雙3D環境傳感器,具備六自由度 (6DoF)功能,視場角(FOV)達到了52°,PPD為42(大于Apple Vision Pro的40 PPD),開發者們可獲得等效4米154英寸的巨幕體驗。
如今的AR領域尚屬于市場教育階段,對于XREAL來說,如何獲取更多的開發者支持,與他們一起共建AR生態應用,同時保證AR硬件的銷量,是眼下最重要的議程之一。
XREAL與諸多設備商展開合作,可以將其他設備應用投影至AR設備中;圖片由XREAL官方提供
XREAL提供了兩種打法,首先是銜接移動/傳統互聯網的應用,XREAL Air 2 Ultra可兼容Mac、Windows PC、三星手機和iPhone 15系列等多種智能設備,通過即插即用的方式,讓用戶可以將原先手機、電腦中的應用投屏到AR眼鏡里,實現更大屏的體驗。
其次,XREAL向開發者推出了一套工具包Mirage Shard Tracking Kit,用戶能夠通過物理按鈕與虛擬界面進行交互,36氪也在現場嘗試了該應用,通過操縱實體的方向鍵、開關鍵,即可與虛擬世界產生交互。
“現在還不是做原生AR應用的時候。”徐馳對36氪表示,“AR在今天的出貨量,還不足以在開發者生態具備足夠的號召力,我認為當出貨量達到5000萬臺的時候會是一個拐點。”
2、有節制地“創新”
CES曾被認為是全球硬件創新的試驗田,但如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一級市場創投遇冷,所有創業者都對“創新”的尺度有了新的理解。
“用戶不會因為產品技術的刻意炫技而買單,我們會站在更務實的角度去考慮創新。”時空壺創始人田力對36氪說。
打磨產品多年,時空壺把一款翻譯器能實現的功能幾乎窮盡,想要翻譯的人聲更像用戶本人?時空壺研發了音色克隆技術;想實現多人翻譯?時空壺的X1同聲傳譯器可以彼此連接組成多人翻譯子網,支持最多 20 人、5 種語言同步互譯。
時空壺CES展位上,一位日語用戶與一位英語通過X1同聲傳譯器嘗試跨語言交流。拍攝:蘇建勛
“其實我們做的不是翻譯,而是怎么幫助用戶更好地實現跨語言交流。”在田力看來,相比生硬地翻譯,時空壺的功能創新,不是漫無邊際的盲目創新,而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徐馳也有相似的觀點:“今天我會更謹慎的去創新,用戶量大了之后,對產品體驗的標準也會提升,我不會拿不成熟的產品給消費者。”
在今天的國內消費電子創業者來看,這種“有節制地”創新,需要倒逼企業更重視用戶需求,在產品功能迭代上的要求也更敏捷,而這種趨勢,事實上更加利好國內創業者。
“美國對創新有著更強的寬容度,會衍生更多概念型的idea;但國內的創業者更有供應鏈優勢、更擅長執行。”徐馳談到,如何將兩者基因相互結合,讓供應鏈的角色更懂用戶需求,是國內創業者需要補課的內容。
萬魔科技也對國內供應鏈的優勢頗有感觸,其耳機中采用的高硬度類鉆石振膜,不論是成本還是獲取難度,都在國內有著先天的供應鏈優勢。
“國內消費電子相關的供應鏈配套非常完善,中國產品邁向全球的進程會更快。”萬魔科技合伙人兼CEO李傳剛對36氪談到。
對于今天的中國出海電子消費品企業來說,隨著亞馬遜、Tiktok等線上渠道的完備,再憑借成熟的供應鏈,讓產品走出海外的門檻已大大降低。
但在今日之環境下,創新依然是一步頗具風險的“棋”:成功了,意味著行業突破和豐厚的財務回報;而失敗,則意味著前期投入付諸東流;如何評估創新的節奏,是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要把創新的回報拉到更久的時間來看”,李傳剛對此談到:“如果只看一年,創新的回報是低的,財務指標也許不是那么優秀,但如果看5-10年,創新對每家企業來說,都是具備戰略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