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年華
編輯 | 彭孝秋
硬氪獲悉,「珈和科技」于近期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高成投資獨家領投。本輪融資將用于推廣面向農業與保險客戶的應用,通過成熟的解決方案持續獲客。
創立于2013年的珈和科技,已經走完了第十個年頭。作為國內最早的遙感農業創業團隊,前十年時間,珈和科技搭建了遙感通和地事通兩個技術中臺,與2700多個客戶合作,試點了許多商業化方向,完成了從0到1的積累。
走向第二個十年,珈和科技將加速推廣已完成商業驗證的應用,實現從1到100的增長。
圖片來源:珈和科技
農業遙感開始“性感與熱門”
在許多人的觀念中,農業是一個非常傳統、很不“性感”的行業。需求龐大,但市場增長緩慢。
遙感則是一個非常冷門的硬科技行業。門檻高,落地難。連科普都看不懂,更沒法感興趣。
2013年,剛從武大讀完碩士的冷偉,組建一支團隊,一頭扎進非常冷門且傳統的賽道:農業遙感。彼時,消費行業還是投資人的香餑餑,信息化的浪潮僅限于各類O2O賽道。因此,珈和科技成立時,并沒有引起多少關注。
十年過去,美元風口開始消散,人民幣基金成為主導。95%的創業公司都活不過10年。但這家低調的農業遙感企業,卻一路堅持下來,等到了屬于它的黃金時期,開始走向第二個十年。
雖然非常傳統,但農業是國家的根基,正如18億畝耕地紅線對國家發展的意義。遙感雖然冷門,但能幫助許多傳統行業完成數字化升級,是數字中國戰略的新一代基礎設施,也是商業航天發展的動力源。農業+遙感,正好符合國家戰略和產業升級的發展需要。
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農業遙感開始變成性感與熱門的細分賽道,有越來越多客戶與投資人開始關注珈和科技。
圖片來源:珈和科技
走完最后一公里,和客戶黏在一起
總結第一個十年,珈和科技聯合創始人陳淑敏表示,早期團隊更專注于智能技術的沉淀,對應用的理解不夠深,離產業客戶太遠了。
作為學生創業項目,在創業早期,珈和有一種必須考滿分的追求。數據加工和處理一直是珈和的核心能力,一定要做出最好的遙感平臺。
經過多年的研發,珈和做出了遙感通智能運算平臺和地事通遙感數據平臺。遙感通結合了大量前沿的AI算法模型,使用了超空間分辨率重建等行業新興技術,實現空間數據的智能化運算,核心技術的沉淀和研發聚焦在提高數據應用的穩定更新、滿足應用需求的準確有效,以及降低商業落地的成本消耗。地事通集合了遙感通平臺計算出來的標準化數據產品,可以給農情、氣象等九個監測種類提供需要的遙感數據,通過低代碼交付的形式,以提高用戶調用數據的便利性和時效性。
這兩個平臺功能非常豐富,但客戶必須要有一定的遙感基礎知識,配合開發能力,才能發揮平臺價值。
經過幾年推廣后,團隊意識到,平臺的門檻還是太高,能快速掌握應用的客戶太少。這最后一公里,離客戶還是太遠了。
為了更好理解客戶需求,珈和開始改變組織架構,面向不同客戶群體,建設單獨的產品和業務團隊。同時,珈和開始改變服務形態,從原來的提供數據,開始轉型為數據加服務,以客戶的需求為指標建立終端系統。經過深度調研后,珈和以遙感通和地事通為技術底座,圍繞農情和農險搭建了兩個SaaS軟件——點點田和農險通。
以糧食補貼場景為例,以前平臺只能根據遙感數據,分析計算出作物的分布與面積等數據。具體到給多少補貼,需要用戶自己去二次計算。但現在只要使用點點田,客戶可以直接計算出需要的指標。
陳淑敏告訴硬氪,點點田甚至不是一個統一的版本,而是圍繞了農戶、農資、企業、鄉村政府、海外等場景,建立了面向不同客群的五個不同版本,以針對性滿足客戶的需求。
同樣,在面向農業保險客戶的農險通中,客戶不僅能勘災定損,還能和保單關聯起來,執行具體的業務操作,自動化生成報告。
陳淑敏認為,搭建客戶需要的軟件產品,提供相應的服務,能更好提高客戶粘性。終端客戶的需求也會反饋回來,提高數據的使用價值,幫助應用更好落地。已經落地的應用,就會得到更多用戶的認可,幫助珈和快速復制和推廣。
圖片來源:珈和科技
發力農業類企業服務
遙感數據的應用范圍非常廣。從自然資源、水利,到氣象、環境,都需要使用遙感數據。這些行業的客戶也都與珈和達成過業務的試點。
但在經過許多方向探索后,面向農業政企和金融保險行業提供遙感應用,成為珈和接下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陳淑敏分析,農業服務體量巨大,但必須結合農業當前的發展階段和用戶的付費能力,才能找到發力點。
例如,直接面向生產的農業群體,肯定是體量最大的一塊,但小農經營者并沒有很強的付費能力和很迫切的數字化升級意愿。當前,農業數字化升級需求比較緊迫的群體包括大型農場、農資育種企業、農業保險、農業銀行、農業政府等機構。
2024年,珈和預計在農業企業服務領域發力,實現超過一倍的增長目標。
圖片來源:珈和科技
找準定位,加速增長
36氪持續關注農業遙感賽道,已跟進「珈和科技」多輪融資。每家企業都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定位,聚焦于核心能力。
陳淑敏告訴硬氪,區別于同行,珈和聚焦于數據的加工服務與應用。所有的農業信息化企業,都是珈和的潛在客戶與合作伙伴。并且在農業系統的供銷存,珈和目前也集中在“供給”領域,暫時沒有涉及其它服務。
走向第二個十年,珈和越來越接地氣,不再追求科科滿分,而是摸索出屬于自己的發展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