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今日印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規則公示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服務指南》。
這次新規帶來的最大變化之一,是將從事網約配送、出行、運輸、家政服務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最低工資保障,工作時間達上限停止派單。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規則公示指引》適用于線上接受互聯網平臺發布的配送、出行、運輸、家政服務等工作任務,按照平臺要求提供平臺網約服務,通過勞動獲取勞動報酬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其中,個人依托互聯網平臺完全自主開展經營活動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不適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指引》。兩個指引供平臺企業和平臺用工合作企業在勞動用工管理時參考。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指引》旨在引導企業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共四章 14 條,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章“總則”明確了指引的出臺目的和適用范圍。
第二章“工作時間和休息”針對新就業形態的就業特點,提出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作時間的計算辦法和休息辦法。明確工作時間在勞動者完成全部訂單的累計接單時間基礎上,需適當考慮勞動者必要的在線等單、服務準備、生理需求等因素。明確企業與工會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代表協商合理確定勞動者連續最長接單時間和每日最長工作時間。勞動者工作時間達到上限時間的,系統應推送休息提示,并停止推送訂單一定時間,以保障勞動者獲得必要休息時間,防止勞動者過度勞動。
第三章“勞動報酬”提出企業與工會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代表平等協商制定勞動報酬規則。明確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適用勞動者實際工作地人民政府規定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企業支付在法定節假日工作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報酬應高于正常工作時間勞動報酬,以及以貨幣形式將勞動報酬按時足額支付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本人等。
第四章“附則”主要是強調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休息和最低工資標準適用等要符合現行勞動法律法規規定,以及個人依托互聯網平臺完全自主開展經營活動的,不適用該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