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英偉達黃仁勛在ComputeX 2024大會上發表演講,展示了公司在加速計算和生成式AI領域的最新成果。他表示生成式AI正在重塑行業,并為創新和增長帶來新機遇,人工智能和加速計算的交匯將重新定義未來。
6月,微軟正式推出搭載驍龍X系列處理器的Surface Pro 11,谷歌今年也構建了云(Gemini Pro)和設備(Gemini Nano)相結合的AI應用。種種跡象表明,2024年有望成為AI PC/AI手機元年。
6月6日,中國移動開通800G空芯光纖傳輸技術試驗網,成為空芯光纖及傳輸系統產業從技術原型走向產業化的重要里程碑。空芯光纖基于空氣導光機理,可突破實芯光纖的容量和時延兩大物理極限,是下一代光通信的顛覆性技術。
6月5日《中國經營報》消息,各地加快組建數據集團,至今已有十余省市成立數據集團。各地數據集團除負責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外,還負責相應數據開發與運營等,正逐漸成為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主體。
6月7日,阿里云發布開源模型Qwen2-72B。在系列國際權威測評中,Qwen2-72B斬獲十幾項世界冠軍。截至目前Qwen開源模型總下載量已突破1600萬次,全球開源社區已經出現了超過1500款基于Qwen二次開發的模型。
6月11日,武漢量子論壇會議上,中科酷原發布國內首臺原子量子計算機——漢原1號。標志著中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競爭力的顯著提升。據ICV預測,受益于通用量子計算機的技術進步和專用量子計算機在特定領域的廣泛應用,全球量子產業規模到2035年有望達到8117億美元。
云計算及算力
英偉達在拔高GPU性能上限的同時,開始思考 算 力迭代的長期主義戰略
6月2日,英偉達舉辦ComputeX 2024大會,展示了公司在加速計算和生成式AI領域的最新成果,同時描繪了未來計算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藍圖。公司CEO黃仁勛在COMPUTEX大會上分享了新半導體技術路線圖,并表示該路線圖將每年更新。同時首次宣布了Blackwell之后的下一代平臺Rubin,將配備新的GPU、基于Arm的新CPU Vera,以及采用NVLink 6、CX9 SuperNIC和X1600,并融合InfiniBand/以太網交換機的高級網絡平臺。公司正持續降低將數據轉化為智能的成本,在大會上表示GPU和CPU組合可以實現高達100倍的加速計算,同時功耗僅增加3倍,每瓦性能比單獨使用CPU提高了25倍。
天翼智庫:英偉達正在加快推動算力規模化和易用化,并控制成本。一方面,持續優化軟件方案,推出NIM(一種推理微服務)適應Llama、Mistral等開源模型商業模式。NIM以40多種開源模型為內核,支持開發者在幾分鐘內(而不是幾周)部署AI應用。另一方面,順應算力超大規模組網趨勢,發力AI以太網,打造面相生成式AI的以太網網絡平臺Spectrum X。與傳統以太網平臺相比,Spectrum X能在提升AI網絡性能同時具備更強大的軟件功能集與可編程能力。目前Spectrum X800已進入量產階段,英偉達計劃2025年推出Spectrum X800 Ultra,將支持10萬卡算力集群互聯,而后續的SpectrumX1600將支持百萬卡算力集群互聯。建議中國電信提前面向AI規模應用,加快進行萬/十萬/百萬等超大規模算力集群組網能力驗證,并探索開源模型商業模式。
微軟、谷歌領導軟件,高通領導硬件,2024年有望成為AI PC/AI手機元年
在Computex 2024開幕前,微軟以Copilot+PC為主題對Surface產品線進行了更新;谷歌今年對安卓AI有了更加清晰的方案,即云(Gemini Pro)和設備(Gemini Nano)相結合的方式構建AI應用。微軟Surface系列新品均使用基于Arm架構的高通驍龍X系列處理器,微軟認為,ARM PC運行AI效能和工作效率分別提升20倍和100倍,且Arm生態正在不斷完善,目前用戶有87%的使用時間基于原生Arm軟件。
天翼智庫:AI PC/AI手機作為AI/大模型的主要應用終端,正在加快由概念轉向落地。AI手機自去年下半年就已興起,迄今全球幾乎所有主流手機企業都已將AI功能納入新品宣傳。2024年,微軟、聯想、華為、小米陸續推出支持運行云端和本地大模型的AI PC,具備個性化AI Agent、本地異構算力、個人數據隱私保護等特性。AI PC/AI手機有望推動新一輪換機熱潮,IDC預測,2024年全球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占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15%,中國市場AI手機份額到2027年將占比超過50%;2024年全球個人電腦(PC)銷量可能僅與去年的2.602億臺持平,意味著AI PC的銷量增長更多的是替代存量傳統PC。AI PC/AI手機的規模落地,將拉動云端和邊緣側推理算力需求及流量增長,建議中國電信加快優化家庭、企業等場景的網絡質量和套餐服務,并加快完善中心-邊緣AI算力資源協同布局,并提前儲備推理專用芯片等資源。
中國移動開通全球首個800G空芯光纖傳輸技術試驗網
6月6日,中國移動在廣東深圳—東莞開通首個800G空芯光纖傳輸技術試驗網。本次試驗由中國移動聯合國內光纖光纜、設備廠商共同完成,驗證了反諧振空芯光纖在真實環境中受牽拉、擠壓、水汽、戶外熔接等多種條件影響下的性能,在20km鏈路上實現了空芯-空芯光纖熔接損耗低至0.05dB、空芯—實芯連接小于0.3dB和鋪設后光纜損耗每公里0.6dB等多項核心技術指標,均達國際一流水平。據介紹,采用單波800Gbps寬譜光傳輸系統,進一步實現了基于空芯光纖的20km單芯光纖雙向128Tb/s超大容量傳輸試驗,證明反諧振空芯光纖具備在復雜管網環境部署的可行性,是空芯光纖及傳輸系統產業從技術原型走向產業化的重要里程碑。
天翼智庫:空芯光纖基于全新空氣導光機理,可突破實芯光纖的容量極限和時延極限兩大物理瓶頸,在骨干和數據中心傳輸方面性能優勢明顯,是下一代光通信的顛覆性技術。一是可服務于對時延敏感的高價值專線類業務,二是大幅度優化算力樞紐間時延水平,三是將為未來智算中心分布式部署提供有力支撐。友商已率先完成反諧振空芯光纖與實芯光纖混合光纜的制備和金融專線應用驗證,建議中國電信聯合相關產業鏈企業,加快利用800G及以上傳輸系統與光纖設計協同研發的模式,攻關反諧振空芯光纖及其光通信系統相關關鍵技術,并優先在專線、數據中心間網絡等大容量、低時延場景驗證。
大數據
十余省市成立數據集團,數據運營成核心定位
數據要素市場加快構建背景下,各地正推動組建各類保障機構。2023年以前,陜西、福建、上海等部分省市已有組建省級數據企業先例。2023年國家數據局揭牌以來,各地加快組建數據集團,至今已有河南、湖北以及成都、武漢、廣州、杭州、福州、蘇州、南京、無錫、三明等十余個省市成立數據集團。各地數據集團除負責當地電子政務網絡、云、平臺等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維外,還需負責相應數據開發與運營。由地方政府授權,以數據運營為核心,數據集團正在成為一個城市或區域的數據資源基礎治理的重要支撐主體。
天翼智庫:各省市組建數據集團為地方數據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注入新的活力。數據集團通過強化數據開發與運營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逐步釋放我國海量數據和豐富場景優勢。然而,當前各地數據集團仍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如何在數據開發與共享的過程中確保數據安全、保護個人隱私,數據集團亟需建立完善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護體系。另一方面,數據集團亟需創新與政府、企業等社會各方的協作模式,推動數據供給、流通、應用及監管等不同主體的合作向更高水平邁進。在此背景下,運營商要加強與各地數據集團的溝通協作:第一,發揮自身技術優勢與運營優勢,完善數據風險管理和安全保障標準建設,為數據集團提供數據加密、安全審計等保護措施以及數據開發運營所需資源。第二,協助數據集團構建完善的數據供給和流通體系,運營商可根據數據集團業務需求提供個性化數據服務,并通過共享數據資源、共同開發數據應用等方式,進一步激發數據市場流通與應用活力。
人工智能
阿里云發布全球最強開源模型Qwen2-72B
6月7日,阿里云重磅發布全球性能最強的開源模型Qwen2-72B,性能超過美國最強的開源模型Llama3-70B,也超過文心4.0、豆包pro、混元pro等眾多中國閉源大模型。所有人均可在魔搭社區和Hugging Face免費下載通義千問最新開源模型。相比2月推出的通義千問Qwen1.5,Qwen2實現了整體性能的代際飛躍。在權威模型測評榜單OpenCompass中,此前開源的Qwen1.5-110B已領先于文心4.0等一眾中國閉源模型。剛剛開源的Qwen2-72B,整體性能相比Qwen1.5-110B又取得了大幅提升。通義千問Qwen2系列模型大幅提升了代碼、數學、推理、指令遵循、多語言理解等能力。在MMLU、GPQA、HumanEval、GSM8K、BBH、MT-Bench、Arena Hard、LiveCodeBench等國際權威測評中,Qwen2-72B一舉斬獲十幾項世界冠軍,超過美國的Llama3。
天翼智庫:Qwen2-72B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在全球AI大模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該模型在性能上超越了美國最頂尖的開源模型Llama3-70B,這一成就展現了我國在AI技術研發方面的強大實力。Qwen2-72B的發布推動了AI技術的發展,為全球的AI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和研究資源,有助于促進AI技術的進一步創新和進步。同時,Qwen2-72B在多項能力上的顯著提升,將為我國在AI領域的應用場景拓展和產業升級提供有力支持。更多的企業和開發者可以基于Qwen2-72B進行二次開發和創新應用,形成更加豐富的AI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Qwen2-72B的成功發布增強了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展示了我國在AI領域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全球AI產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Qwen系列模型全球總下載量已突破1600萬次。全球開源社區已經出現了超過1500款基于Qwen二次開發的模型。Qwen系列的72B、110B模型多次登頂HuggingFace的Open LLM Leaderboard開源模型榜單。
量 子
中國發布首臺100比特中性原子量子計算機
6月11日,在武漢量子論壇會議上,中科酷原重磅發布國內首臺中性原子量子計算機——漢原1號,并攜真機亮相。漢原1號采用機柜式設計,由物理機柜和兩個電路機柜組成,能在普通室內環境下運行,無需低溫系統,易于本地化部署,具有適應性強、穩定性高、保密性好和集成度高等優勢。100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在處理復雜計算任務時,將展現出遠超傳統計算機的能力,有望給材料科學、藥物研發、密碼學等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天翼智庫:當前全球量子計算領域有五大主流技術路線,分別是超導、光量子、中性原子、離子阱和半導體,此前我國已取得超導和光量子兩個路線的量子優越性,此次漢原1號的誕生標志著我國在量子計算中性原子技術路線取得重要突破。從產業生態來看,相對美國而言我國量子計算硬件企業數量有限且技術路線布局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超導和離子阱路線,未來應堅持多種技術路線并行發展布局,并制定技術路線圖指引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方向。
本文作者
天翼智庫產業洞察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