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我國申報的“春節 —— 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 19 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春節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申遺成功,意味著春節正式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展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
春節申遺成功,將有助于進一步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將更好地傳播我國的文化精髓,讓世界各地的人們了解和喜愛中國。
春節申遺成功,為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橋梁。通過春節這一載體,各國人民可以共同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魅力,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
春節起源于上古時期的祭祀活動,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據史書記載,春節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經過數千年的演變,春節逐漸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我國各地都有豐富多彩的習俗。如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舞龍舞獅、拜年、吃團圓飯等。這些習俗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具有濃厚的民間風情。
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