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通遼7月4日電 題:內蒙古新農人巧用“新農具”為鄉村注入“新活力”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我們現在干起了電商+直播帶貨的‘新農活’,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提升家鄉特色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為鄉村注入‘新活力’。”7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黑龍壩鎮的姚平如是闡述新農人的生活。
圖為在瓜棚里忙碌的“鄉村大使”。 胡建華 攝出鏡的、錄制的、吆喝的、采摘的……連日來,走進開魯縣二道灣村的香瓜種植基地,一場別開生面的鄉村振興大使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正在進行,活動現場熱鬧非凡。
僅半天的時間,基地就以采摘價售出了數百斤香瓜,這讓基地負責人李雙江非常開心。
“通過大使們的宣傳,很多人都到大棚來采摘,今天一上午就采摘了四五百斤,我們平常批發價10元錢一斤,采摘的話是15元一斤,大使義務給我們宣傳,讓農戶們多賺了不少錢。”李雙江說。
圖為劉生給粉絲介紹鵝雛。 楊景欣 攝姚平是土生土長的黑龍壩人,也是當地選拔的鄉村大使之一。自2019年開始,她從短視頻慢慢發展到了直播帶貨。
炒菜做飯、田間勞作、養牛放牛、爬樹摘果……這些有趣的短視頻讓外界了解開魯農村生活的同時,也讓姚平成為自帶流量的鄉村網紅,引流電商幫助鄉親們銷售特色農產品,助力土貨走出黑龍壩。
“能夠為家鄉代言,我非常高興。和以前的農具不同,現在手機、支架、補光燈、麥克風就是新農人的‘新農具’,我們要用這些來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姚平說。
記者了解到,黑龍壩鎮依托“一村一產業一村一特色”發展規劃,推動短視頻推介和直播帶貨等電商新業態發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將特色農副產品推上鏈接,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
在黑龍壩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劉寶奎看來,農業要發展,復合型的農村人才不可或缺。
圖為“鄉村大使”在生態鵝養殖基地直播。 楊景欣 攝“短視頻推介和直播帶貨等網絡傳播方式,打破了傳統零售的地域限制,主播們可以隨時隨地開展網絡宣傳,讓特色產品從線下走到線上,拓寬了產銷市場,同時也提升了農產品品牌價值,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劉寶奎說。
這邊“鄉村大使”通過短視頻宣傳把香瓜賣得火熱,那邊錄制鵝雛、商品鵝短視頻的“鄉村大使”也不甘示弱。
在忠厚村林中生態鵝養殖基地,66歲的忠厚村“鄉村大使”劉生一會兒蹲下喂鵝,一會兒看看林下散逛的商品鵝,一會又去瞧瞧暖室里的小鵝雛,生怕漏掉一個拍攝細節,敬業精神一點兒不輸年輕主播。
“為了鎮里的經濟發展,有一分光發一分熱吧。我歲數大,沒有年輕人做得那么好,但一定全力以赴。”劉生邊拍攝邊說。
據了解,從今年3月份開始,黑龍壩鎮通過搭建電商平臺,結合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特點,在每個村選出2至3名為本村代言的“鄉村振興大使”,由鎮政府組織集中培訓,把民間網紅培養成帶貨職業達人,進一步推介鎮域內特色農副產品,增進全網對黑龍壩鎮地域認知、品牌認同和消費認購,提升當地農產品知名度和市場競爭。
“如今,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是鄉村振興中的一道新風景。”劉寶奎說,目前黑龍壩鎮共選拔、培養“鄉村振興大使”49人,他們通過短視頻或直播宣傳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借助電商為鄉村特色產業賦能,以獨特的方式助力鄉村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