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圖片社交、語音社交、視頻社交等產品形態的創新以及革新,移動社交市場也開始變得愈發熱鬧起來。
從用戶量來看,陌陌依舊是新一代陌生人社交APP中,用戶規模最大的平臺。圍繞著LBS(基于位置服務),陌陌搭建了信息流動態、附近的人、群組等多項功能。
在許多友商還沒緩過神來的時候,陌陌已經將大量的用戶和社交關系沉淀在了App里。
在軟件端,陌陌在開機頁面已經新增了類似于探探的匹配功能。只要用戶是當日第一次打開軟件,系統便會推送給用戶5個匹配對象。
用戶可以像在探探一樣,選擇“打招呼”或者“忽略”。在通訊錄欄,陌陌也加入了在線匹配的選項,引導用戶在App中進行匹配交友。
如果說陌陌誕生的靈感來自于唐巖沒有說出口的搭訕,那么三年前上線的覓伊,則是為了搭訕而誕生。
與陌陌、探探等不同,覓伊使用了“同城速配”、“今日緣分”等方式,通過LBS(地理位置)與個人資料以及標簽,對用戶進行推送匹配。
換句話說,覓伊在匹配方式上延續了探探由系統算法主導的特性。
當然,繼匹配方式的去中心化之后,覓伊在人物內容呈現也完成了“去中心化”。
在社交場景中,覓伊扔掉了身份信息、經濟收入等傳統婚配市場中的重要項目,轉而由一套官方背書的性格匹配、個人標簽來進行匹配。
這樣的匹配方式,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降低社交門檻,能快速尋找到那個與自己各方面相匹配的人,尤其是三觀以及性格。
在匹配環節極致去中心化的優勢,便是徹底的用戶平權,讓每一位用戶都擁有平等的推薦機會。在這里,每個人都可以被看到。
用戶不僅可以通過簡單的聊天進行社交,還可以通過廣場分享生活的點滴,展示完美的自己。
在LBS社交工具爆發時期,用戶量呈現快速增長的情況下,社交巨頭陌陌的生態起到了非常好的表率作用。
作為后起之秀的覓伊,同樣也是如此!
為了鼓勵用戶進行搭訕社交,覓伊在用戶呈現上希望盡可能詳細、直觀且有沖擊力。
因此,在“同城”和“附近的人”列表里,用戶不僅可以看到其他人的頭像、所在城市、年齡、身高、學歷,進入個人主頁后還可以看到星座、職業、興趣愛好以及動態等信息。
從這個角度來說,覓伊和陌陌一樣,是一個社區+社交工具雙輪驅動的產品。但不一樣的是,覓伊在陌陌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變革,而這種“LBS+”變革,似乎也是社交行業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LBS+社交”構筑了覓伊獨特的產品氛圍和用戶信任關系,歸根結底,也是“單身狂歡”下的真實需求崛起。
但不可否認,覓伊為人們帶來了新的社交體驗和機會,它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限制。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擁有網絡連接,用戶就可以通過覓伊與全國各地的人進行交流。
這不僅為用戶拓寬了交友范圍,減少了線下社交成本,還為用戶增加了結識異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