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23)在深圳市龍崗區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二級巡視員朱璋出席并致辭。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穩則經濟穩。前10個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工業投資同比增長8.9%,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縣域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單元,既是工業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也是推進新型工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縣域工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呈現四大特點。
一是工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2022年縣域經濟總量達46.5萬億,其中,工業經濟發揮核心帶動力量,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基石。
二是工業轉型升級動力更加強勁。縣域傳統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價值創造及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新興產業加速布局,主導產業逐步更新換代。
三是工業數實融合快速落地。一些縣(市)加速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前沿領域和應用場景,深度賦能本地工業發展,產業數實融合更加深入,推動產業發展壯大。四是工業綠色化發展目標更加明確。一些縣(市)逐步擺脫高排放高污染的發展方式,加速向綠色低碳邁進。
值得關注的是,工業百強縣(市、區)在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方面敢為人先,對全國縣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在會上,朱璋結合當前形勢,就縣域工業發展提出了三點意見。
一是全力穩定縣域工業經濟運行。充分發揮縣域作為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延續、優化、完善并落實各項工業穩增長政策,充分發揮經濟內循環中的縣域力量,并加強利用數字化手段對工業經濟的運行監測,及時發現并解決工業經濟運行的痛點、堵點、卡點,推動縣域工業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二是加速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推進縣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重點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并從產業實際出發,瞄準成長潛力大、科技含量高、支撐帶動力強的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探索和形成符合縣域區域特點的現代產業鏈條。
三是深入推進數實融合“以數強實”。匯聚各方資源,積極推動制造業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場景在縣域的落地推廣,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支撐縣域產業轉型升級,助推縣域構建形成更先進的生產能力和更高效的組織體系。
四是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對新型工業化的支撐作用。縣域能為民營企業提供能直接感受到的更優發展環境,要充分發揮這方面優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優化政務服務,落實各項助企惠企政策,出臺更有效的措施,培育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提升民營經濟活力,充分激發民營經濟在推進新型工業化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