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主辦的縣域工業經濟發展論壇(2023)在深圳市龍崗區舉辦。會議期間,山東省鄒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徐振龍接受了媒體采訪,詳細介紹了鄒城市在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建設、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多措并舉,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鄒城市大力實施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堅持“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不動搖,集中精力抓服務提升、抓項目建設、抓經濟運行,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優化頂層設計,建強服務體系。成立由書記、市長任雙指揮長的工業發展指揮部,組建9個重點工作專班、5個產業發展專班,選派56名業務骨干脫產派駐,在企業培育、項目建設、企業訴求服務等方面聚焦聚力、重點突破。今年以來,鄒城市上下合力推動解決企業政策供給、金融支撐、土地保障等問題訴求300余項,保障土地指標2500畝、能耗指標228.9萬噸、煤耗指標251萬噸,協調項目貸款74億元。
二是攻堅項目建設,做強發展支撐。實施重點項目突破工程,對重點項目,市級領導一對一包保、部門專員面對面服務、屬地鎮街全流程靠上,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制約問題,推動項目早建設、早達產。今年共建成投產重點工業項目32個,新增年產值150億元,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18億元、同比增長35.9%。
三是服務經濟運行,解決發展瓶頸。持續優化工業經濟運行服務機制,緊盯規上工業企業產值、營收、用電量、產銷存量等重要指標,精準研判經濟運行走勢,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今年1—10月份,鄒城市工業增加值增速14.9%,始終位列山東省第一方陣。
與此同時,近年來,鄒城市堅持規劃引領、高位推進,聚焦數字經濟、高端化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機器人“1+5”產業集群,梳理了13條細分產業鏈,定期會商研判,制定攻堅方案,對外招大聯強,對內技改提升。先后建設了兗礦能源智慧制造產業園、濟寧能源精密制造產業園、濟寧港航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魯抗醫藥基地、泰山玻纖產業基地、中心機電產業園6個“百億板塊”,構建高端化工、高端裝備制造2大“千億產業”,著力打造全國最大的礦用設備、高端閥門、特種玻纖、內河新能源船舶生產基地,全省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物質新材料生產基地。預計到2025年,全市“1+5”主導產業營收突破1700億元。
精耕細作,塑造民營經濟發展的“三重角色”
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市37%以上的稅收、50%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75%以上的投資、85%以上的勞動就業、97%以上的市場主體,民營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徐振龍表示,鄒城市堅持把民營經濟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深入實施“助企攀登”工程,完善相關工作機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當好“娘家人”,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鄒城市出臺《關于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全面支持企業創新研發、技改升級。對于成功申報國家、省、市相關資質、榮譽的民營企業,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10萬元的資金獎勵,在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方面重點傾斜。每年召開表彰大會,列支2000萬元,大張旗鼓表彰獎勵優秀企業和企業家,帶動形成尊重民營企業家的良好氛圍。
二是當好“助推器”,加快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開展全鏈條助企攀登“十大行動”,“一企一策”助力民營企業攀高。恒信、榮信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民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4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達到9家,省“專精特新”達到67家、省瞪羚達到13家。
三是當好“店小二”,打造“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服務環境。建立招引、審批、稅費等10個保障鏈條,成立40余人的“e路寵企”服務隊,推行審批窗口前移、審批簡化、“容缺辦理”。創新“云上寵企”模式,推出200項“一鏈辦理”高頻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到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