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數字經濟戰略均將5G作為優先發展的領域,并在國家戰略層面設立5G產業發展目標,出臺相應的產業扶持組合政策。
韓國政府通過制定持續系統性戰略計劃對5G應用發展進行頂層布局,建立自上而下的推進體系,通過成立5G工作委員會等,形成了“政產學研用”多類主體參與的產業聯盟,推進創新主體之間的大力合作,圍繞“5G+”戰略,連續發布年度推進計劃。
美國注重其在5G技術領域的優勢,國家層面出臺頂層政策加強5G基礎設施建設,把“在全國范圍部署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絡”作為美國的首要行動之一,通過在全國范圍部署安全的5G網絡來完善美國數字基礎設施。
歐洲國家發布系列政策,循序推進5G行業應用,建立了5G與垂直行業融合的清晰路徑。歐盟委員會發布《“地平線2020”2018—2020年工作計劃》,提出300億歐元投資的執行方案,其中對數字化轉型產業和服務計劃投資17億歐元,用于支持5G、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與其他行業技術的創新融合。
我國5G應用全球領先 形成“出海經驗庫”
我國構建了5G應用發展的“策略庫”。我國5G應用已經覆蓋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1個,占比超七成,5G創新應用案例的數量超過9.4萬個。在上述探索基礎上,我國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政策推動體系、網絡建設策略、應用孵化體系和應用推動路徑等,構建了我國5G應用發展的經驗庫。
在政策方面,我國構建了“國家-行業-地方”全維度的三級政策體系。“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加快5G網絡部署,構建5G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門共同出臺了《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在能源領域,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能源領域5G應用實施方案》;在醫療健康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健委共同出臺《開展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申報》;在文旅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聯合發布《關于組織開展“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等。在地方層面,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截至2023年8月底,各省市共出臺各類5G扶持政策文件980個,其中省級163個、市級455個、縣級362個。
在網絡建設策略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了“網絡建設適度超前”的策略,截至2024年3月底,全國累計建成5G基站364.7萬個,網絡底座進一步夯實。此外,為了滿足行業應用對網絡的需求,我國推出了5G行業虛擬專網,實現了5G網絡由to C向to B的轉變,完成核心網由集中式向分布式部署的轉變,滿足了行業安全及業務需求。此外,根據各行業應用屬性,提出了定制5G網絡模板,提升了5G網絡的承載能力。截止到2023年底,我國5G行業虛擬專網數量已超2.9萬個。
在應用孵化創新方面,我國形成了“聯盟-賽事-公共服務平臺”的應用培育體系。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產業各方成立5G應用產業方陣,目前已有成員單位337家,開展5G融合應用關鍵技術、標準研究以及產業推進工作。同時我國連續7年舉辦“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使得“綻放杯”已成為“中國5G品牌”,不在信息通信領域,還在工業、能源、醫療、文旅、農業等眾多行業領域產生顯著的影響,極大地推動了5G與各行各業的融合發展。據統計,第六屆“綻放杯”參賽項目超過4.5萬個,參賽主體包含了1.6萬余家企業、科研院所等。在5G應用發展路徑方面,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醫療、教育、能源、文化旅游等領域的項目數以千計,在對這些應用發展進行監測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國各行業應用發展的三級路徑。
加速構建5G融合應用產業體系 形成“出海產品庫”
5G與行業的不斷融合促使5G產業鏈延伸至融合產業生態,該產業生態由原有的5G產業生態擴充形成,將完成消費類向行業類產品的轉變。5G融合應用產業體系主要分為融合行業終端/模組、定制化網絡、能力平臺和應用解決方案四大產業板塊,目前已經出現輕量化UPF、防爆基站等代表性的產品,并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
在解決方案方面,解決方案商作為5G應用價值的傳遞者,對5G應用規模化部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2022年開始,5G應用產業方陣就開始定期開展5G應用解決方案商征集工作,第一期參與征集的企業達200多家,最終有100家企業入選,進入全國5G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商名錄。此外,5G應用產業方陣還發布了《十大5G應用解決方案部署指南》《5G應用解決方案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白皮書》等,并開展應用解決方案成熟度評估活動,通過篩選高質量的5G應用解決方案,形成全國5G應用解決方案“產品庫”,解決企業選擇解決方案難的問題。
在行業終端方面,終端的融合度和成本決定了應用規模化落地的速度。我國積極推動5G與行業終端的融合,降低芯片供給成本,構建高質量、多元化的終端供給體系。5G應用產業方陣利用創新中心、聯合實驗室等資源,積極為終端開展測試、調優等服務,解決終端研發成本高等問題;啟動5G Inside品牌活動,構建終端分級分類的標準,形成5G行業終端/模組及5G RedCap產品名錄。
在網絡方面,需要完成網絡設備由高容量、高價格向低容量、定制化、低成本的轉變。5G應用產業方陣啟動了“高質量虛擬專網行動”,積極培育面向行業優化的5G核心網、定制化基站、5G與行業系統融合的系統裝備等,目前已形成面向行業的輕量化UPF、防爆基站等產品。這些“產品庫”為我國5G應用產業“出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G應用正在“出海” 講好“中國5G故事”
近年來,我國5G應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研究機構、行業組織等,通過調研參觀、座談、合作研究、產品“出海”等多種方式與海外開展5G應用交流合作,輸出我國發展5G應用的相關經驗及產品。
構建5G應用對外交流通道,實現“中國5G經驗”走向世界。2023年4月,外交部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組織“駐華使節走進工信部”,邀請110余位駐華使館外交官及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參觀我國5G應用發展情況,并開展系列座談會。此外,近年來國際電聯學院培訓中心開展多場5G應用培訓活動,針對全球六大區域ITU成員國的政府、監管機構、運營商、設備商、學術機構的中高級人才介紹中國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5G發展情況和典型應用案例,分享我國在5G應用推進過程中的相關經驗。
開展國際5G應用咨詢業務,擴大中國5G影響力。2022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阿聯酋電信和數字政府監管局、哈利法大學、阿聯酋信息通信技術創新中心共同編寫并發布了《阿聯酋5G助力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白皮書》,向阿聯酋方分享5G應用推進經驗,推動阿聯酋數字化轉型。另外,針對柬埔寨、孟加拉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在5G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2023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與柬埔寨、孟加拉等國家開展5G頂層規劃咨詢活動,并與中國移動一起接待柬埔寨郵電部頻譜資源管理司、電信監管局等機構的代表,先后參訪了寧波移動、愛柯迪三號工廠、中策橡膠、良渚博物館、浙江大華、利爾達等企業,探討5G終端模組等產業發展情況,實現5G應用“揚帆出海”。
搭建產業交流平臺,實現5G應用海外綻放。“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是我國推動5G應用創新和交流的平臺,為了加強與國外的應用交流,“綻放杯”連續兩年開辟國際賽道。第六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國際專題邀請賽共收到來自南非、法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日本、柬埔寨和澳大利亞等23個國家和地區共計126個參賽項目,成功推動中國5G經驗走向世界。
中資企業5G“出海”,實現海外項目的復制。中國企業經歷5年多的應用探索和總結,在工業、能源、文旅、醫療等行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解決方案及網絡、終端產品,具備了在國外進行項目級的復制的基礎。基于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攜帶著我國5G應用建設經驗在國外進行復制。中國聯通的“5G+智能礦山解決方案”應用到諾永達拉果露天礦區,在礦區建設了5G專網,并基于5G實現露天礦生產的智能化監測,打造少人及無人化開采。中國移動憑借在國內與寧德時代共建5G應用的經驗,隨著寧德時代在海外建廠,為其德國工廠打造了OneCyber 5G專網運營平臺,該平臺下沉部署至寧德時代德國圖林根州工廠,助力寧德時代實現國際5G專網運營管理。中科慧拓公司與泰國暹羅水泥集團、泰國最大電信運營商AIS、華為、宇通等合作,參與了沙拉武里府的水泥礦區“5G+自動駕駛”智慧綠色礦山項目,實現了基于5G的無人駕駛、智能調度機、智能協同作業等應用的落地。
5G“出海”面臨三大挑戰 整體通道尚未形成
我國5G應用產業雖然具有良好基礎,但是受到國際形式、各國合作通道以及各國對5G認知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響,我國5G“出海”仍然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國外5G需求尚待培育,整體推動尚在猶豫期。不同國家的數字化發展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各國的發展戰略和重點也存在偏差,目前在國外很多國家,5G網絡部署尚處于初期階段,應用的價值尚未彰顯,因此各國對5G網絡建設及應用多處于猶豫的狀態。
二是我國5G應用“出海”合作處于零散狀態,未形成整體“出海通道”。我國在國際領域的合作交流、宣傳推廣受限,5G方面目前主要依賴3GPP和ITU等國際組織開展的技術交流合作;而在咨詢業務及產業輸出方面,還未形成常規性的合作平臺。此外,合作方式方法也有所欠缺,傳統的合作主要通過標準化組織、白皮書等方式進行,缺少實地參觀調研、聯合賽事舉辦等更加靈活的方式。
三是5G“出海”產業生態處于培育期,“出海”成本較高。5G融合應用產業雖然在國內已漸漸形成,但由于受市場碎片化、定制化需求高等因素的影響,且受限于各國網絡不同,存在終端及系統適配成本高等問題,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相應的產品成本比較高。此外,與“出海”相關的資金、稅收等方面政策尚未出臺,導致整體“出海”成本較高。
我國5G應用“出海”的建議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我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交流會越來越廣泛,應基于我國在5G應用探索中形成的策略與相關產業開展對外合作,從以下兩方面實現中國5G經驗的輸出。
一是搭建國家級的常規化的5G應用交流合作平臺。利用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國家合作通道,建立5G應用合作交流品牌,通過定期研討會、5G應用實地參觀、綻放杯國際賽等多種方式進行5G應用交流,并通過合作白皮書、海外案例集、示范標桿等方式,推動各國5G應用的協作落地。建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加大對5G行業應用樣板點打造和示范項目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力度。
二是構建我國5G“出海”產業圖譜,建立產業輸出合作新模式。加強國內研究機構、設備商、應用解決方案商、運營商等與各國政府、企業開展溝通及交流,通過對海外運營商賦能、中資企業海外落地等多種方式,建立5G應用落地通道。通過5G應用產業方陣,構建我國5G應用“解決方案商庫”、5G應用“產品庫”、5G“終端企業庫”等方式,打造我國“出海”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