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精品一区-日韩专区一区-亚洲小说欧美激情另类,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app麻豆,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工業降碳新寵: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 | 最前線

業界
TIME
2024-03-08 19:10
36氪
分享

  文| 王方玉

  編輯| 蘇建勛

  得益于光伏、儲能、小型風電和微電網的快速裝機和普及,我國工業領域的用電在過去幾年正快速向低碳化轉型。但相比電力減碳,工業在供熱的低碳化轉型方面卻進展緩慢。

  實際上,工業供熱才是我國工業能源消耗的主力。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用熱市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工業供熱消耗18.2萬噸標煤,占到工業能源總消耗的59.75%,遠大于工業電力消耗的占比(40.25%)。

  工業供熱主要指工業蒸汽制備,是通過將水加熱至其沸點以上,使其轉變為水蒸氣而得到的,我國的大部分工業包括制造業、石油化工、食品醫藥、造紙、紡織業等,均需要大量的工業蒸汽。

  目前,國內大多數工業企業的供熱供汽仍采用煤炭與天然氣為燃料,后者雖然是清潔能源,但并不是低碳能源。雙碳目標下,以上供熱方式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減碳壓力。供熱系統的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接近零碳排放的生物質能正在成為工業降碳的利器和新寵,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和園區開始采用生物質供熱。

  “我國生物質供熱產業已經日臻成熟并與國際接軌,成功案例遍布吉林、山東、河北、湖北、廣東等地,并在外企、國央企客戶群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國際生物質能協會(WBA)副主席、全聯新能源商會副會長洪浩博士告訴36氪。

  去年12月,北京市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新能源供熱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鼓勵多場景應用新能源供熱技術,推動生物質能在內的新能源供熱技術發展。

  生物質成型燃料顆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之所以受到市場客戶群青睞和政策鼓勵,36氪了解到,這與生物質供熱的近零排放屬性關系密切。

  由于生物質在燃燒時所釋放出的CO2大體上相當于其生長時通過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所以生物質供熱產生的CO2為近零排放(只包含了運輸、加工過程中的少量碳排放)。因而生物質供熱取代化石能源在海外市場已經是大趨勢。

  公開數據顯示,歐盟可再生能源供熱中生物質供熱占比達86.6%,2018年歐盟因發展生物質供熱,減排二氧化碳2.96億噸,占到歐盟排放總量的近10%。

  成本方面,相比煤炭供熱,生物質供熱也有著一定的經濟性優勢。洪浩表示,生物質作為燃料比燃煤價格略高,但低于天然氣價格。同時生物質是唯一的可再生燃料,使用其供熱接近零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可達天然氣標準,兼具了經濟性和碳減排的雙重效應。

  尤其是在一些能耗控制較為嚴格的城市,工業園區需要集中供熱,新建煤電項目很難獲批,天然氣價格高企燒不起,發展生物質能供熱成為了最優選擇。

  “天然氣替代煤炭解決不了碳排放的問題,所以南方很多工業園找到我們新能源商會希望能用生物質解決供熱的問題。” 全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博士告訴36氪。

  上述經濟性核算還不包含生物質供熱額外的碳收益。據悉,目前生物質供熱、生物質熱電聯產的CCER方法學也在制定當中。如未來通過CCER交易,生物質供熱項目還可以獲得額外的碳收益,經濟性將進一步提升。

  需要指出的是,生物質供熱與生物質發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意——生物質發電項目尚不具備普遍經濟性,還依賴國家補貼生存;而生物質供熱項目已經具備了普遍的經濟性,不靠國家補貼也可以很好地運行和盈利。

  過去很長時間,生物質能整體在國內能源結構中的地位一直不高。這背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公眾認知和接受度不夠,認為“生物質直接燃燒污染大”。

  “生物質產業在我國還是存在著很多的誤解和認知上的不足,社會各界應消除誤解形成共識,也希望相關部門給予更多的關懷與支持。” 在近期召開的生物質助力雙碳政策研討會暨石元春院士新書《決勝生物質二十年》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石元春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也在該會議上建議,應該提升生物質能在我國能源轉型的戰略地位。“生物質能兼具經濟效益、氣候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應提升至和風、光、地熱一樣的地位來制定發展戰略。”

  生物質助力雙碳政策研討會暨石元春院士新書《決勝生物質二十年》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企業授權

  IEA(國際能源理事會)數據顯示,生物質能是全球第一大可再生能源,占比高達50%,是其他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地熱、水能等的總和。因此,IEA可再生能源部主任Paolo Frank評價稱:“現代生物質能是被忽視的可再生能源巨頭。”

  據悉,歐盟地區的可再生能源結構中生物質能占比高達65%,對碳減排的貢獻達43%,占比第一。

  參考國際經驗,我國生物質能產業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尚未被挖掘。合理并充分利用生物質能源,也將是我國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改善能源利用結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途徑。

  具體到工業供熱的低碳化轉型,隨著歐盟碳關稅的推出和國內重點行業“碳排放雙控” 倒逼,工業領域的減碳壓力增大,工業低碳供熱的需求在快速增長。生物質供熱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有望實現更快的發展,在工業供能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THE EN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刊載之目的為傳播更多信息,如內容不適請及時通知我們。

相關熱點

  美國專利商標局昨日正式公布了蘋果的一項專利申請,展示了蘋果未來折疊屏產品的設計,包括 iPhone、混合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多種產品。  此前報道,郭明錤最新發布的...
數碼
  據媒體報道,位于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文昌國際航天城的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正加緊建設,確保如期具備發射能力。  據介紹,目前,發射區主干道已落成,一號發射工...
業界

相關推薦

1
3